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党内重要法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徙木立信”的典故,讲的是商鞅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在城南立下一根木头,并承诺谁能将其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起初百姓难以置信,无人理会。商鞅又把赏金提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将木头从城南搬到了城北,商鞅当场兑现承诺,赐予赏金。这一举措,让百姓看到了商鞅言出必行、赏罚分明的坚定态度,为后续变法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深厚基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意志品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就如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维护了我党廉洁从政、取信于民的良好形象,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表明了从严治党坚定决心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党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也是党能够赢得人民信任的基石。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又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切入点,因为党的作风关系着党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从抓中央八项规定破题,紧抓作风建设这条主线,牵一发动全身。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修订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继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二十大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出部署,再次释放了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强烈信号。
中央八项规定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要求,虽然只有短短600多字,却成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动员令,从高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党员,无一例外都要严格遵守。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敢于刀刃向内,坚决整治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以改进工作作风为突破口,通过聚焦“四风”问题,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重构了党内政治生态。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八项规定一子落定,党的建设满盘皆活”。
维护了取信于民良好形象
人民群众看党的作风,主要就是看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做派。有的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确实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全面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动真格是许多人对中央实施八项规定的最深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以八项规定破题狠抓作风建设,正是我们党注重自我革命使出的杀手锏。2025年2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5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643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200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410人,这是党中央连续第137个月公布月报数据。强有力的警示和震慑,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作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也警醒党员干部必须经常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切实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良作风,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宣示了化风成俗引领作用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有的人担心八项规定好是好,就怕不一定长久,成不了气候。针对这样的顾虑和担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初就明确表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从2012年至今,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内涵在不断拓展,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如今,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意识深入人心,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违规宴请的现象越来越少。党的作风建设带动全社会形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真正起到了化风成俗的引领作用。
彰显了为民服务政治本色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贴近百姓,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特别是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上主动担当作为,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成效,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中共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就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中央八项规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一张“金色名片”,成为新时代我们党的徙木立信之举,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卢绍彤、丁逸群分别系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科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科社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