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滨城区供销社“供销精神”持续传承,推进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为农服务”放首位变身农民信赖“田保姆”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杨延军
  在滨城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滨城区供销社)六十八年的光荣历史中,不怕吃苦、艰苦奋斗、全心服务、一心为民的精神被群众称为“供销精神”。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供销精神”仍激励一代又一代供销人不忘初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全力推进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历经蜕变适应市场,探索创新“村社共建”为农服务发展新模式
  1949年5月,在区、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滨县合作推进社在滨城西街建立,1951年5月召开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后更名为滨县合作社联合社。尽管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滨县供销社的服务质量却一点也不打折扣,“为农服务的一颗螺丝钉精神”、“一颗大头针精神”广受颂扬。
  改革开放之初,供销社面临着转制发展的新问题。当时,区供销社兼并了物资系统,使供销社雪上加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几度浮沉,徘徊在生死边缘。“院子大、房子破,一看就是供销社”,这是人们一度对供销社的现实印象。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供销系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被全国总社列入综合改革试点之一。在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的大规模改革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供销社已经成为服务“三农”、联通城乡的立体化网络流通平台。而“村社 共建”则是山东省供销社在改革中探索出的带动经济落后村发展的新模式。 在“村社共建”中,滨城区供销社 也根据实际进行创新,形式更加多样。利用基层社原有的资源入股,吸收农民入社,领办新的农业服务合作社,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基层供销合作社并行,在原有的10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5处、各类专业合作社20处、农业服务公司5处、为农服务中心5处、电子商务公司1处、物流配送中心1处,建立了滨城“供销e家”网上供销社,构建起了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此外,供销社还创新“公司+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模式,将公司业务下行,延伸了服务触角,增强了为农服务能力,实现了村集体、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一块儿闯市场,拓宽了为农服务领域,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成为农民信赖的“田保姆”和“土管家”
  在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如今,滨城区供销社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农民生产生活,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电商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而随着由原来的“卖商品”变为“卖服务”,滨城供销社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近年来,滨城区供销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以为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土地托管服务圈,以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创新工程为引领搭建协同为农服务机制,以‘3控3×6+1’双线运行机制为核心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为农服务体系”的改革路径,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同时,供销社探索出了一条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切实做到了让“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成为了农民信赖的“田保姆”和“土管家”。
  在供销系统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滨城区供销社全面推进“五个体系,一个机制”总目标、总任务,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搭建了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和共建共享的有效载体,实现了多方共赢。正因如此,供销社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农民群众感到“供销社又回来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