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赵清华闫家超
近年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旅游建设的动力引擎,以“党建+”思路引领带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打造了西纸坊、狮子刘等一批极具鲁北乡村魅力和黄河古渡风情的特色旅游景区。特别是西纸坊·黄河古村风情带成为山东省2017年重点项目,其建设和投融资模式,为滨州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成功入选中国“双优古村”、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项目名录、山东省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示范点,已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范本。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科学规划,培育生态新动能
区党工委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突出抓好强班子、促民主、建制度三项重点工作,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不断提升,积累了可推介的“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宝贵经验。
西纸坊·黄河古村风情带总投资5.8亿元,是以田园、湿地为基础,通过推广“党建+生态旅游”工作模式,精心打造的一处碧水环绕又深具黄河文化底蕴的旅游标杆示范项目。坚持把“绿色”理念植入黄河滩区发展目标,聘请西班牙国际规划团队,对村内基础设施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功能性改造,实施绿化、亮化、硬化、给排水、污水处理、燃气入户、旱厕改造、弱电工程、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城乡统筹、景村统筹、区域统筹、效益统筹,致力于打造荟萃黄河文明、凸显生态黄河的国际知名古村文化品牌。西纸坊村从两年前一个偏僻破旧的黄河村落,变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特色鲜明、设施齐全、游客如织的特色旅游景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对黄河滩区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在全省推广滨州经验。
尊重民意,留住乡愁,融合创新,培育特色新动能
在设计建设、开发运营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坚持留住乡韵乡情,着力保留村庄原味原貌,尽量不改变村民的风俗习惯与生活状态,既汇聚了齐文化、黄河古村文化及绿色生态文化的特点,又加快了本土性与国际化、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院洁净、一品乡韵、一个产业、一方幸福”目标。突出黄河生态与黄河文化特色品牌,高台民居、千年古窑、黄河渡口、传统农事、古法造纸、非遗节目皮影戏和二娃摔跤等一一呈现。体现西班牙元素的威尔平台、高谛花园浪漫十足,中央厨房、竹筏水道、泳池、冰场、太公桥、鱼骨桥、T型桥等别有风味。
该区积极对接高端文化项目,分别于2016年9月、10月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和首届中国家长节,赢得20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自2017年5月1日全面开放以来,陆续举办了醉美古韵、棕情端午、民族泼水节、首届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精彩活动,累计接待各类团体260余个、游客160余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00万元。
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强村富民,培育长效新动能
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做给群众看,指导群众干,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乡村旅游的好处,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区党工委在全市率先采用PPP旅游模式,依据古村资源禀赋,建设了16座50房间的鲁北精品民宿、2个主题酒吧、3座桥梁、7座千年古窑和12个传统手工作坊。黄河绿道、亲子冒险乐园、球幕电影、丛林拓展、九曲木栈道、千亩林田花海等项目,叫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使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点、惠民支撑点、城市形象新亮点、聚集人气引爆点,倾力打造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集聚区。
该区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村队和群众作为开发的主体,营造“户户上项目、全民共建设”的浓厚氛围。目前,西纸坊村民10余家农家乐月均收入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翻番,90%以上的外出群众返村创业就业,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