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滨州地区流通体制改革有过五次大动作
曹同章
  1987年12月,笔者被任命为滨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地区体改委)副主任,主要分工全区(市)的流通体制改革工作。
  所谓流通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行业及其企业改革。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先行搞了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84年10月20日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全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流通领域几大行业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许多流通企业濒于破产,职工吃饭都很困难,大家改革的积极性高涨,纷纷登门要求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流通体制改革中,我们滨州地区有五次大动作
  第一个大动作:1992年10月31日,由李戈专员带队,组织各县(市)长、地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临沂、济宁、淄博考察流通体制改革及发展第三产业,聚焦建立大型批发市场问题,地区体改委委派笔者参加了这次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济宁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夜市;临沂市的罗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淄博市的张店美食城、淄川服装城、周村香港城和周村大世界等。后于11月4日,在原滨州第一招待所,行署召开了全区流通体制改革及第三产业工作会议,领导责成笔者在大会上发言,传达全省推行股份制工作会议精神。
  第二个大动作:1993年7月21日至24日,省政府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了全省流通工作会议。滨州地区由副专员蔡玉昌带队,地区财办、体改、经委、财政、工商等部门相关同志参加。随后,7月底滨州地区召开了全区流通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流通体制改革问题。
  第三个大动作:山东省政府于1994年在博兴县召开“兴福现象”研讨会,地区体改委拟写了《“兴福现象”与产权改革》的发言稿,这次会议推动和加快了滨州地区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个体经济的步伐。
  第四个大动作:1997年3月24日至3月27日,分管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副专员燕钦国一行先后赴邹平魏桥棉纺织厂、邹平百货商店、博兴植物油厂、惠民第一油棉厂、滨州市百货大楼等企业单位,调查了解情况,现场解决流通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第五个大动作:1997年6月18日至21日,由副专员燕钦国带队,赴诸城、淄博考察学习流通企业改革经验,研究制定流通体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解决资产重组,流通企业扭亏转盈问题。
  揪住重点难点问题,地区体改委搞调研出方案甚至亲自操刀
  按照地委、行署的部署,地区体改委围绕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当好参谋。围绕流通管理体制、流通企业经营体制、市场体系建设等问题,全区上下每年大都组织一两次大型调查,并写出有价值的情况汇报、调查报告、论文等。如:《全区国有流通企业改革的调查报告》《全区流通企业承包、租赁情况的调查》《关于对地直商业、物资行业转体改制有关问题的调查》等,对协调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流通企业出谋划策,帮助转型改制。在流通企业实行改、转、包、租、股、售等措施的深入改革中,地、县体改部门积极作为,帮助企业规划设计,甚至具体操作。譬如,1990年5月,地区体改委考察了解博兴县陈户、曹王供销门店的租赁情况,并帮助研究了改革措施;1992年12月,应邀到地区燃料公司研究建立煤碳市场问题;1993年6月帮助策划研究组建无棣棉花集团问题;1996年3月帮助地区物资局研究物资企业出路问题;1996年6月研究论证阳信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方案;1997年12月研究操作地直饮食服务公司改制问题等。
  为政府拟写文件,落实改革措施。多年来,地区体改委为地委、行署拟写了多个配套文件。譬如:1994年印发《滨州地区企业产权改革四个试行办法》;1997年2月印发的《中共滨州地委、行署关于加快国有小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试行意见》等文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主管部门制订改革方案,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经过全区上下联动纵深推进,建立起流通体制新格局
  经过全区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纵深发展,滨州地区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立了流通体制新格局。改变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统一控制、以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层层分配调拔为主的商品流通体制,初步形成了以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共存、协调发展的流通格局。全区商业系统普遍推行了总经销、总代理、批零兼营、工商联营等改革。基层供销社开始向民营化转变。在全区1466个基层门店中,实行联销计酬的257个,利润分成的350个,租赁经营的339个,抽本经营的436个,其它形式的78个。
  流通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按照“抓大放小,形式多样,优化重组,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全区物资企业开始向跨行业、跨产业经营转变。整个物资行业面向大市场,多面出击,奋力拓展和延伸经营领域,并积极探索物资企业资产重组和物资流通代理制的有效途径。粮食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在对全区粮食工作实行县(市)长负责制的同时,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和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取得了增粮源、控物价、保供应、促稳定的作用。外贸企业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全区有9家外贸企业通过消化挂亏、债务重组,减轻了历史包袱。部分企业按《公司法》要求已搭起公司制企业框架,展现出新生机和活力。
  市场体系建设有所突破。在巩固和完善已有专业批发市场、综合集贸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科技、信息市场的同时,全区新建大型商贸城、商贸中心、各种批发市场50多处。更为可喜的是,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开始起步,建立了地区证券管理机构。
  加快了流通企业主管部门转体改造步伐。或改造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或改造成为自律性的行业协会,或改造成为专司国有资产的经营公司。在调查摸底基础上,地区体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了改革方案,由行署批准组织实施。
  只有群众觉悟了,改革就会顺利推进。笔者记得1997年12月,地直一家商业企业操作改制时,天气寒冷,商业局局长张树香直接靠上,笔者和李鸿春科长也参与了。为一鼓作气搞好改制,从策划、动员,到制订方案、具体实施,仅用了3天时间。在选举公司董事会时,全体干部职工涌跃参加,夜里有的饿了啃口凉馒头继续坚持,一个通宵选举了几个回合,终于选出了群众认为比较理想的领导班子,当时大家情绪那样高涨简直无法形容。
  实事说明,改革不是赶时髦,而是源动力,只有干部群众的思路开拓,信心坚定,态度积极,工作踏实,企业才能起死回生,谋求发展。
  (作者系原滨州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