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小课后”解决“大民生”系列报道之三
“弹性离校、延时放学”成课后服务主打形式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宁绍海刘鹏
  目前,我市课后服务工作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弹性离校”,按照“立足需求、家庭自愿、家长委托、学校服务”原则,由家长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对有需求的学生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另外一种形式是“延时放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后服务。
  全市多数学校课后服务模式为“弹性离校”
  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的课后服务模式是“弹性离校”。下午放学后,不需要课后服务的学生可以选择离校,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则留在学校内。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便是其中一例。
  从今年3月开始,该校开始开展课后服务。“最初,有97%到98%的学生和家长愿意参加课后服务。但随着课后服务的开展,又有不少学生加入进来。今年5月,参加课后服务的人数小学占到了99.7%,初中达到了99.3%。”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单云军说。
  这一数字的变化,印证了课后服务确确实实得到了家长、学生的认可。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课后服务让学生基本实现“不带作业回家”,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发挥了专业特长、提高了艺术素养。
  无独有偶,博兴县也同样采用这一模式。今年,博兴县向全体家长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每位家长都了解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教师安排、学生安排和接送安排,引导学生、家长自愿参加。
  “截至目前,课后服务工作在博兴县46所小学实现全覆盖,惠及学生20656名,占全县小学生总数80%。”博兴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黎强说,“下一步,各学校也将不断调整、创新课后服务管理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
  “延时放学”贴近乡镇小学实际,为留守儿童带来更多关怀
  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弹性离校”给了家长和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对于乡镇、农村学校而言,“延时放学”无疑更加贴近家长实际情况。在惠民县辛店镇,所有学校通过“延时放学”形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学生全员参与“一个都不能少”。
  惠民县辛店镇胡营学区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在校生190余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放学后爷爷奶奶看护不上,对孩子学业的辅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无论从学生的学业角度还是安全角度考虑,“延时放学”对家长而言是一项民心工程。
  “孩子们放学后,往往喜欢结伴玩耍,作业拖着不做,家里也没有人督促。随着夏季来临,有的孩子喜欢下水,这就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们不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安全也有了保障。”胡营学区小学校长王金堂说。
  部分学校主动“加码”,寒暑假期间也开展课后服务
  目前,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基本是在下午放学后增加一小时左右。具体时间因学校而异,与家长们的下班时间更加贴合。
  “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备受社会关切,我们有义务把这一重点民生需求解决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必须顺应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要求,社会各方形成合力,确保这一工作有序扎实开展。”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凤家说。
  自2016年开始,开发区部分学校依托在校园足球、合唱、免费经典教材等方面积累的工作基础和成功经验,进行了课后服务的有益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开发区在有课后服务需求的12处公办小学全面推开课后服务。“现在共有4551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全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达到53%,在寒假暑假也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永霞说。
  开发区百川小学校长王青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期间,学校将继续开展课后服务,让孩子们在假期能够继续学习,并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社团活动。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