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研领域需迎接体制改革的洗礼
江苏省产研院以“四大改革”提升管理水平、研发能力和执行效率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张婧雨
  南京是一座“产业城”。数据显示,在2017年末,新型显示、物联网、信息通讯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6个产业的收入规模超过千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规模占全国7%以上。
  而驱动一座城市的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就需要有一个“发动机”“CPU”般的内核,如同城市的智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研院)便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成立于2013年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亦是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辟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打造引领产业高端跨越的智库平台
  江苏省产研院成立于2013年12月,是江苏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标志性工程。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省产研院视察,为省产研院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省产研院致力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环节,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商品,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具体职能,主要包括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和产业组织功能,瞄准国际产业前沿,研究提出产业技术发展战略分析报告和前瞻性政策建议,成为引领产业高端跨越的智库平台。而产研院也有了四个鲜明、厚重的标签——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策源地、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共同体、高科技企业的孵化中心、产业技术人才的聚集高地。
  园区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研发组织方式,在若干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持续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增长点。同时,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统筹产业创新资源,构建跨学科、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产业研发创新网络,组织协同攻关,从整体上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此外,研究院还将发挥智力和资本密集优势,完善创业孵化功能,实施载体、项目、金融、服务联动配套,成为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源泉。不断加快人才、项目、服务、资金“四位一体”联动,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渠道,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优质服务环境,构筑国际知名的产业人才战略高地。
  四大改革“刀口向内”,提升产研院管理水平、研发能力和执行效率
  江苏省产研院的多项体制机制改革是其能够脱胎换骨的关键,也是“大刀阔斧”“刀口向内”改革的具体体现。
  据产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坚决防止体制回归,不设行政级别,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构建新型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同时,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式,借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项目管理经验,推行项目经理制,由项目经理组织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自主组建项目团队、自主考察推荐优质项目,加强顶层设计。
  为了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该院探索出“民办公助”的社团法人管理模式,以会员制形式吸纳符合条件的独立研发机构加盟成立省产业技术研发协会,推进协会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根据研究所业绩给与必要的运行补贴和项目支持。
  此外,产研院还加大了知识产权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大幅提高创业创新者在成果转化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
  以开放、激励的创新机制为助力,打造出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产业的桥梁
  如今,江苏省产研院以建设一流研发平台和研发队伍为基础,以开放、激励的创新机制为助力,打造出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产业的桥梁。
  目前,产研院已有38家专业研究所和1家参与共建的国际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其中以项目经理制引进国际一流技术团队新建专业研究所15家,合计投资超37亿元。研发人员总规模超过6000人,其中院士、863、973项目首席专家等领军人物200多人,年研发经费总额约20亿元。各专业研究所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近1000项,累计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约400家,其中已上市和拟上市的衍生孵化企业20家。省产研院已引进项目经理48人,集聚了智能液晶、有机光电、芯片设计、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领域近200位全球高层次专家。
  可以说,产研院已经建成了需求引导、多元共建、统分结合、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新型研发组织,成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