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传道授业:中国传统教育
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李沈阳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对人的教育。教育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人可教,人人可学。然而受生产技术、社会制度和思想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走过一条从原始平等教育到贵族教育,再到大一统国家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
  本成果共十章内容,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不同层面进行叙述。
  第一章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第二章官学。中国古代的官学,从夏商周三代算起,直至清朝,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但基本保持着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两系统。官学是中国历代朝廷和地方各级政府兴办和管辖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它们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书院。书院是北宋到清末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概念的养成等都有重大贡献。
  第四章私学。私学的发展均走过一条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没有固定场所到有一定的场所,再到有专门的固定场所;从教育的无阶段性到教育的分阶段性,再到教育的专门阶段性;从教育内容的独立化到教育内容的专一化,再到教育内容的普遍化。从私学的特性看,越来越向现代意义的学校制度靠近。
  第五章家教。家庭教育在作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辅助手段的过程中,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也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家庭教育实践所积淀的教育经验,形成的丰富理论,独特的教育方法和优良传统,直至今日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第六章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的教学内容以春秋战国为界,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夏商与西周时期,教育内容的军事色彩比较凸显,祭祀和礼乐同时得到重视。从汉朝开始,儒学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一直到清末,它始终是不同朝代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元朝开始,儒学的新形态——程朱理学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儒学之外,基础文化知识和专科知识贯穿于不同的朝代,少数民族知识则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而在不同的朝代得到教授。
  第七章教学考核。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西周时期就有考试制度的萌芽,《礼记•学记》记载西周的大学已建立起一套分年考试的制度,《礼记•王制》则记载乡学的考核制度。中国考试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是在隋唐时期。如果说此前的考试属于察举制时代,那么此后中国才进入真正考试的科举时代。
  第八章科学制。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考试,历经近1300年。开始时它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为国家取才作出贡献;最终因僵化而禁锢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负累。
  第九章教育家。知识的传承离不开教师,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教育家,也不是所有的教育家都要讲授多少学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能够称得上教育家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者教书育人,培养了众多知名弟子;或者潜心学术,提出独特教育理念;或者执掌权力,主持教育发展改革等等。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十章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家在自己的理论阐述和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等,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侵扰下,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传统教育也面临窘况,不得不走上艰难的改革历程,揭开了传统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