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全媒体互动访谈栏目《改革会客厅》第三期聚焦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
社会治理“一网统筹” 群众难事“一网通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李默通讯员杜志超张与弛




   
  2019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建设,持续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配置,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据2019年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安全感满意度同比提高2.35分;今年作为全省唯一市,成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9月28日,《改革会客厅》第三期开播,邀请到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刘忠本、滨城区彭李街道碧桂园社区书记路蔚巍、无棣县网格员孙长俊,对“全科大网格”实施的背景及工作目标、“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重点工作事项推进情况、“全科大网格”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如何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进行解答。 

  着力改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散、弱、堵”局面,多网融合推动社会治理资源一网统筹
  主持人:我市实施“全科大网格”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刘忠本:长期以来,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存在“散、弱、堵”的问题。“散”主要表现为“九龙治水”,政法、城管、卫健等多个部门都建有自己系统的网格,多网并立、多头管理、力量分散,资源力量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看似人人都管,实则工作失管。“弱”主要表现为“基础不牢”,社会治理基层基础薄弱,人员、资源、经费难以落实到最紧要的基层一线,各类保障要素不足,重心下不去、情况上不来。“堵”主要表现为“信息壁垒”,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互不相通,数据资源不能互联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甚至出现反复采集、“数据打架”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基层社会治理碎片化,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我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社会治理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创新打造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实现了四个“统”。
  一是“一张网统筹”。采取“1+8+N”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梳理整合政法、城管、卫健等8个系统原有网格和社会治理资源,因地制宜纳入其他N个部门的社会治理事项,撤并各部门原有网格,纳入一网管理,实现了多网融合。二是“一个中心统管”。建立市县乡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配齐工作人员,健全事件流转、协作配合等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治理一中心办理、一站式服务。三是“一套机制统领”。制定网格事项清单,明确网格职责边界,形成“网格采集信息、上报事件——中心分流交办、督办考核——各方按口受理、分口办理——网格核验检查、反馈情况”的闭环工作机制。四是“一个系统统揽”。研发“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市域社会治理信息总平台,打破各地之间、部门之间的系统壁垒,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凝聚起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主持人:我市实施“全科大网格”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指标要求?
  刘忠本: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全”,即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
  每一个目标都有可量化的指标要求。“网格体系全覆盖”要求城乡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城区、农村网格化规范运行率分别达到95%和75%以上。“社情民意全掌握”要求网格内基础信息全部采集录入,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动态掌控率达到100%,第一时间掌握、发现群众诉求和不安定因素达到95%以上。“矛盾纠纷全调处”要求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排查率超过95%,在乡镇(街道)及以下调处率、调处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为民服务全方位”要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最大限度下沉到乡镇(街道)、社区(村),90%以上整合进入“一站式服务”大厅(群众接待厅),适合代办的民生事项代办率达到100%。
  “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主要包括16个阶段性任务,着力实现“五化”
  主持人:“全科大网格”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是怎样谋划部署、推动实施的?
  刘忠本:“全科大网格”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改革难度大。这项工程的实施,得益于市委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合力推动。去年,市委把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建设纳入重大决策部署事项,作为全市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力予以推进。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在深入调查研究、学习考察的基础上,起草了《滨州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实施意见》,并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后以市委文件的形式正式印发实施。
  今年以来,市委持续抓这项工作,力度不减、节奏不松。年初,“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被列入全市“三重”工作部署,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通过《关于实施“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指挥长的“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实行办公室、党建工作组、网格管理组、服务提升组、信息支撑组、机制保障组,分组运行、协同推进;县乡两级分级组建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七大突破”重点事项,成为“七富之举”中“稳定平安”的重要内容。
  主持人:围绕推进“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忠本:“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主要包括16个阶段性任务,涉及组织、政法等8个牵头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五化”。
  一是抓网格设置“精细化”。坚持党建引领,综合网格区分城乡差异,专属网格区分不同属性,整合网格资源,优化网格布局,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精细管理”。目前,全市共设置网格7806个,其中综合网格6312个、专属网格1494个,全部实行了19位数字编码;共建立网格党组织6991个。
  二是抓网格队伍“专业化”。采用“1+1+N”模式,即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1名党员网格员和N名兼职网格员,建强网格队伍。目前,全市共配备网格员14542名,其中专职网格员8559名、党员网格员8842名。县乡两级分级设立了网格培训学院、培训点,形成了岗前培训、在职学习、短期轮训全过程培训体系,截至6月底,已实现首轮网格员培训全覆盖。
  三是抓服务平台“标准化”。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统筹建立乡镇(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社区(村)综合服务站点,最大限度实现审批、服务、执法等事项“一门办理”,推广民生服务代办、“管家式”服务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
  四是抓运行管理“信息化”。拓展“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优化功能模块设置,实现网格信息汇集建档、任务分流、交办督办、结果反馈、检查考核等全流程信息化。市级系统4月份已上线运行,目前已实现市县乡三级纵向贯通、市直有关部门横向联通,实现了数据资源一网联通、共享共用。
  五是抓机制保障“规范化”。我市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网格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意见》《网格任务事项指导清单》《“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提升工程考评细则》等配套文件,对网格职责、运行流畅、保障措施等做出规定,推动“全科大网格”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全市网格员累计上报任务事项54.8万件,已办结54.4万件,办结率99.3%,群众对网格员作用发挥的满意率为97.3%
  主持人:“全科大网格”工作实施以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刘忠本:“全科大网格”包含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心理服务、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党委政府或上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交办的其他事项等8大类、23小类、97项工作。
  “全科大网格”是社会治理领域的改革创新、流程再造,旨在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比如,某个区域存在灌溉缺水、道路损坏等民生问题,网格员可以通过手机App上报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并通过“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分流至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并反馈结果,同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进行督办,网格员进行办结核查,实现了信息化闭环流转,有效避免了因层层审批、逐级上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上报任务事项54.8万件,已办结54.4万件,办结率99.3%。群众对“全科大网格”工作给予了充分认可,根据6月份“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深度调研数据统计,群众对网格员作用发挥的满意率为97.3%。
  “全科大网格”在服务市委中心工作,应对重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网格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构筑起疫情“网格防线”。全市共有13748名网格员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负责防疫卡点9888个,累计巡查走访群众780.7万人次,排查重点地区返滨重点人员29856人次,发现并上报疑似疫情险情数1491个,开展疫情宣传75.9万次,服务复工复产17.3万次,提供便民服务135.1万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市委政法委印发了《关于发挥网格员在创城工作中作用的5条意见》,网格员参与创城宣传2.7万余次,为创城工作贡献了网格力量。
  主持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路书记,咱们社区是如何具体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在工作中有什么经验做法?
  路蔚巍:我所在的滨城区彭李街道碧桂园社区是城市社区,有居民小区6个,共划分综合网格4个,配备网格员10名,其中专职网格员4名、党员网格员7名。我们社区先行先试“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设置2个全科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党务、矛调、民政、计生等9大类39项服务。
  在“联社联亲入网入心”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体系下,4个综合网格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联动融合公安、市场监管、司法调解、卫生防疫等力量,努力实现小区居民“问有所答、困有所帮、需有所供”。社会治理需要多方参与,特别是社区一级多方力量要联动,才能推动为民服务下沉网格,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及时消除辖区内的各类风险隐患。在创城中,网格员深入创城一线,同时有机联合“双报到”单位,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医保劳保政策普及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各方力量与“全科大网格”的深度融合,更加翔实丰富的数据信息在“智慧彭李”大数据平台实现共享,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主持人: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有网友问,作为“全科大网格”最前端的执行者,网格员是怎么开展工作,怎么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孙长俊老师,请您跟大家说一下。
  孙长俊:作为一名专职网格员,我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服务本领。及时摸排网格基础信息,全面掌握服务对象基本情况;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手机App操作、网格事项处理等技能。二是深化入户走访。对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走访,对普通群众2个月走访一次。三是热情服务群众。今年6月2日,我在村内巡查至智康超市门口时,发现一辆越野车的车主孙某与超市69岁的老大娘因车辆剐蹭超市宅基发生纠纷,燃气管道有被撞的痕迹,我及时联系村内警务助理与天然气管道工作人员前来处理。经检测,发现管道并无泄漏。随后,在我的劝说调解下,老大娘与车主达成和解。如今,“有矛盾纠纷找网格员,有难事烦事找网格员”已成为我负责网格内群众的口头禅。
  我市将按照“1234”总体思路,重点打好五大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全科大网格”的治理效能,打造“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品牌
  主持人:今年是富强滨州建设“全面起势、整体成势”之年,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科大网格”的治理效能,服务保障富强滨州建设?
  刘忠本:为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民生,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1234”的总体思路,即坚持党建“一个引领”,强化督导考评、责任追究“两个保障”,补齐网格建设、信息联通、制度机制“三方面短板”,实现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四全目标”,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多网融合、智能聚合、服务联合的“全科大网格”工作体系。
  重点是打好五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网格党建攻坚战。牵好党建引领的“牛鼻子”,深化党员“双报到”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组织体系。
  二是打好源头治理攻坚战。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发挥网格的“神经末梢”作用,通过“全科大网格”闭环流程,高质量发现、上报、交办、化解社会矛盾,把各类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控制在最低层级。
  三是打好科技支撑攻坚战。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在提升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完善优化“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全市数据资源“一张网”、事件流转“一张网”、分析研判“一张网”、指挥调度“一张网”。
  四是打好督导考评攻坚战。进一步完善横向对同级网格工作参与部门的考评机制和纵向对网格化工作的考核机制,建立常态化督导调研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落实。
  五是打好机制保障攻坚战。进一步规范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运行,强化财政保障,完善网格员选任、培训、管理、评价机制,依托网格培训学院、培训点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提升网格员政治素质、技术能力、业务水平。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