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欢乐国庆月圆中秋 共话幸福小康
 编者按
  10月1日至8日,在举国喜庆国庆、中秋“双节”之际,滨州日报滨州网推出了“欢乐国庆月圆中秋·共话幸福小康”专题报道活动。期间,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从城市到乡村,用镜头、用笔尖采写下一篇篇生动且真实的滨州故事,充分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滨州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显著改善,生动体现了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日起,滨州日报陆续刊发。
  亚药刘社区:村民变居民幸福生活节节高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董高峰
  10月6日一大早,裴振海完成了“例行”的晨练散步后,开始和老伴儿忙活着张罗好酒好菜。这天,老裴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女儿带着女婿和外孙、外孙女回娘家团聚,一家人在自家煮上一锅火锅,8口人其乐融融,在热腾腾的雾气里涮着肥牛、喝着珍藏多年的好酒,聊着家里的近况。
  “几年前的那套房子80平方米,女儿女婿回家还得打地铺。现在这套132平方米,都睡床一点儿问题没有!”裴振海说。说起房子的变化,老裴的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了。
  今年62岁的裴振海,是原先滨城区市西街道亚药刘村人。30年前,村里家家户户种地是主业,村民全年的收入,得指望小麦、棉花、玉米的收成。那时候,老裴家一年的收入除了常规的花销外,供两个女儿上学是最大的压力。老裴在滨南化肥厂工作,企业破产后,老裴自己开了家诊所,日子算不上富足,只能算是安稳。
  要说一家人生活的转折点,还得从房子说起。
  2008年,亚药刘村村委会定住了盖楼房,两年之后,亚泰小区建成交房。村民们享受每平方米600元的补贴,122户村民全部从平房搬进了楼房。老裴抽签抽到了5层,虽然是80平方米的“小产权”,但住进楼房之后,用水、用暖的方便,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原来家里喝水还得去挑水,冬天就得烧炉子。住进楼房都没有这些事儿了。”裴振海说。
  而亚药刘村原先的土地被政府征收,5000万元补偿款也打到了村集体的账户上。“当时跟开发商协商好,以16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购置了2万平方米的住房。”亚药刘社区书记杜小合说。当时村里房子盖的多的村民,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房屋“置换红利”。
  2017年,天场·瑞府小区竣工,而2号楼整栋楼的两个单元,都属于亚药刘村的村民。在这座28层的大楼里,老裴住在了7楼,比7年前又往上升高了两层。另外,老裴还置换了一套95平方米的房子,又给女儿买了一套房;再加上原先亚泰小区的老房子,一次城中村改造,让老裴有了四套房。“现在住一套,往外租三套,房租一年就能收个3万块。”给老裴粗粗算了一下,“不动产”就有300多万元。日子过得就像“上楼”,一步一节高,总有新起色。
  2010年,老裴购置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出门有了代步工具;银行账上还有存款,吃穿不愁;现在大女儿在威海教书,小女儿在北京当律师,事业有成,更不用老两口操心。“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光靠种地得种几辈子啊!”老裴感叹。村里的村民成了社区的居民,有的投资、有的经营,曾经的那笔土地补偿款成为致富的“本金”,让他们打开了新生活的通路,开上了宝马奔驰。但老裴不羡慕不“眼红”,“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了。”他说。
  城中村改造改变了曾经的居住环境,也改变了亚药刘村村民的角色和生活方式,村民们不再是春种秋收的“农民”,而成为社区的居民、城市的市民——小区的物业尽职尽责,每栋楼都有一名“管家”,卫生打扫得非常干净不说,服务也非常到位;明年5月,小区幼儿园将建成启用,小区还要建健身房。小区里还有业主食堂,大家不愿做饭就去餐厅,两人十几块钱吃饱吃好。
  另外,每逢春节、中秋,社区还给每位居民“发福利”——“春节每人1万元,中秋每人1千元,现在社区账上的钱,发个20年不成问题!”杜小合说,他这么说有他的底气,杜小合等社区班子成员目光长远,购置了500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外出租,每年就有几十万元的房租进账。
  “咱这个社区的‘居民’还有没有名额?我也想来。”记者跟杜小合开玩笑。杜小合笑笑说:“我开会跟社区的居民说过,只要你们不‘折腾’,不赌博不犯事儿,以现在的底子,这样的好日子能保证三代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