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张玲玲陈秀艳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慈善为整个城市不断注入温暖的力量。其间,每一名爱心人士都在以自己贡献出的一份热诚,让整个城市多一分温度。
过去8年里,滨州市慈善总会协同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倾心倾力为特殊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慈善工作,有效推动《慈善法》贯彻落实,规范引导慈善行业自律,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12年到2020年的8年间,市慈善总会荣获全国慈善系统最高慈善组织奖项——“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滨州市村居慈善互助基金项目荣获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滨州市先后四届荣膺“中国慈善百强城市”,“善行滨州”已经成为滨州亮丽的城市名片。
强化党建引领助推慈善募捐取得新突破,8年募集款物超10亿元
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后,市慈善总会带领全市慈善系统在贯彻落实《慈善法》的同时,立足滨州实际,快速理顺募捐体制机制,拓展创新募捐方式渠道,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民政指导、慈善(公益)组织开展、社会参与的滨州慈善捐助体系。第二届理事会期间,全市慈善系统共募集捐赠款物10.3亿元、年均捐赠额度为1.28亿元。
在各项工作中,市慈善总会创新开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尤其出彩。《慈善法》出台后,市慈善总会坚持依法募捐,及时调整募捐思路、创新募捐方式,在全省率先提出“党建+募捐”的工作方法。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期间,市慈善总会都会联合市直机关工委共同开展“党员先行聚力扶贫”主题党日捐款活动。活动当天,市委、市政府几大班子领导带头捐款,全市20万名党员甘当慈善先锋,在全市掀起捐赠热潮。在广大党员的有力带动下,全市人民踊跃捐款,捐款总额逐年增长,为救助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应对突发情况紧急援助。今年疫情期间,全市慈善系统同步启动防疫募捐活动,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全市慈善防疫捐款超过1亿元,位居全省募捐第一位。为确保善款善用、透明公开,我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在疫情防控中加强慈善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通知》,对全市慈善系统疫情防控款物的接收和分配、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等工作提出明确规定。
村居慈善互助基金的设立,是我市慈善工作的一大亮点。2009年,我市开始探索开展村居慈善互助基金设立工作,以村居为单位,由辖区内群众、企业及在外务工人员共同捐款设立慈善基金,所募善款主要用于本乡镇(街道)、村居内困难群众救助和公益事业开展。经过10余年的发展完善,全市互助基金募集总额达到3.52亿元,参与捐款的村居发展到4000多个;累计支出3.2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4.4万人次,在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中发挥了“第一道保障线”的作用。2018年,滨州市村居慈善互助基金救助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这是滨州市首次荣膺这一最高政府奖项,也是全省十六市中唯一获奖的市。
全市建成四级慈善救助网络,8年累计支出8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64万余人次
在过去几年里,市慈善总会进一步下放救助权限、实行属地就近救助,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社区(村居)四级慈善救助网络,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救助,进一步缩短了救助时限、完善了救助方式,让慈善救助更专业化、更人性化、更社会化。8年间,全市慈善系统共支出救助资金8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64万余人次,年均救助困难群众8万人次。
自2016年起,市慈善总会立足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助困工作,汇聚各类慈善资源助力精准扶贫。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以扶贫工作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募捐活动,所募善款注入慈善扶贫基金,专项用于开展脱贫攻坚项目。同时,动员企事业单位设立扶贫定向基金,并将建档立卡扶贫人口纳入市慈善总会救助范畴。市慈善总会对扶贫人口实行优先救助,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
当前,因大病、突发事故导致入不敷出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已经成为申请慈善救助的主要人群。市慈善总会立足全市困难群众需求,每年拿出募集资金的50%以上,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惠及各类困难家庭。通过开展十大康复助医项目、设立慈善医院与医院联合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慈善助医项目等途径,让更多医疗资源惠及滨州困难群众。
立足困难群众需
求,市慈善总会不断改进和完善救助方式,提高救助实效。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强化特困家庭救助”列为全市10件民生实事之一,全市设立特困家庭救助基金1亿元,对因突发性灾难致贫的特困家庭进行一次性救助,为因大病、天灾、事故等原因致使家庭支出大、负债多的特困家庭雪中送炭。同时,市慈善总会在原有的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康复助医“五大慈善救助工程”的基础上,增加“救急解难”工程,对遭遇突发性事件、需要提供即时救助的特困家庭,实施快速救助,为需要及时救助的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此外,还对存在日常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困难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衣食住行学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全市慈善工作站点达到6017个,“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的良好氛围浓厚
在做好各项慈善工作的同时,市慈善总会积极推动全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壮大慈善队伍,积极宣传慈善理念,大力倡导依法行善,慈善工作纵向延伸到了村居和社区,慈善活动横向联合起了爱心单位和志愿队伍,在全市营造了“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的良好氛围。如今,全市慈善工作站点达到6017个,覆盖到村居、社区、机关、企业、医院、校园、商场等各个地方和领域,让慈善触手可及。
多年来,市慈善总会倾力织密筑牢慈善工作网,推动慈善组织向村居(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延伸。纵向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市县乡村四级慈善网络体系,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具备公开募捐资质的慈善总会,乡镇(街道)慈善分会覆盖率达到90%,群众在村(居)进行捐款和申请救助,打通了慈善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横向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五进”活动,设立各类慈善工作站751个。
公信力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作为慈善组织,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取信于民。为此,市慈善总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实行了《基层慈善组织管理暂行办法》《慈善超市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做到有规可循。《慈善法》出台后,市慈善总会严格按照慈善法相关要求,各项募捐活动均在有关部门和法定平台进行备案,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严格遵守《慈善法》和总会章程开展各项慈善工作。
为促进慈善理念普及,市慈善总会还通过表彰典型、开展活动、加强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普及慈善理念,不断增强大家的慈善意识。每年开展慈善表彰活动,对在全市慈善公益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个人、公益组织、公益项目进行表彰,在全市营造出“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