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越来越“近”的探亲路 渐行渐美的风景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淑霞
  行程200余公里,历时两个半小时,10月3日9时40分,我们到达天津市大港油田采油小区。年届七旬的姑姑早已在楼下等候,脸上满是亲切的笑容。
  进得家门,表姐、表姐夫已经在厨房忙活,排骨上锅、牛肉入盘……“来得挺早啊,快坐下歇歇!”“现在做午饭太早了吧!”
  脱口而出的两个“早”字,不经意间流露出因为这场迟来的团聚,而让每个人积攒了太久的思念浓得“无处安放”。
  2020年春节前夕,老公就和公婆商议春节过后去天津看看姑姑。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一约定一再搁浅。如今,疫情防控形势趋稳,我们便趁着“十一”长假全家来一次探亲旅行。
  “孩子们都愿意去饭店,不过这第一顿饭在家里吃才有团圆的滋味!”姑姑说。为此,三个表姐、表姐夫从买菜到做菜都提前做了分工,每人至少一道拿手菜。
  上世纪70年代,老公的姑夫从博兴来到建设初期的大港油田,成为较早一批油田工人。40多年间,姑姑陪同姑父在这片盐碱荒滩上,从住简易帐篷到木板房,再到住楼房,与成千上万油田干部职工一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加油”。
  虽说是到了“外面的人”,不用在家种地,但那个年代,姑姑吃的苦可不比“在家”的人少,挖沟、割草、搬石头……独自带大三个孩子的同时,想法儿做些油田辅助工作,多挣些钱。因为,作为家中大姐的她不但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还惦念着在老家博兴的三个弟弟。
  老公的爷爷去世早,奶奶身体不好,姐弟四个相互扶持长大。长姐如母,哪怕相隔几百公里,姑姑对家里的挂念不曾少过半分。
  “刚来油田时,交通不方便,每次回老家早上6点就要出门,一路坑坑洼洼晃晃悠悠,傍晚才能到家。”姑姑说,每次回老家,看到弟弟们瘦了,心里就难受,偷偷抹眼泪。
  那个时候博兴老家条件差,姑姑回家之前几个月就要盘算着老娘还有弟弟们缺点啥,尽量给大包小包的带上。上世纪80年代,三个弟弟先后盖房子,姑姑又拿出自己节衣缩食“卖苦力”攒的几百元钱,为弟弟们应急。
  “后来高速路通了,中午就能到家,而且老家的日子眼看着越来越好。弟弟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或楼房,侄子侄女们也有车有房,一想起来做梦都想笑。”姑姑说。
  老家的变化让姑姑心中甚慰,她觉得是时候“炫炫富”了。这不2018年的国庆节,姑姑向三个表姐、表姐夫甚至表姐的婆婆,发出来滨一游的“通知”。我们自是欢迎,并精心规划了四日游路线,将滨州的特色美景展示。
  十余口人三辆车浩浩荡荡从天津驶向山东滨州,蓝天碧日、青草满地,流连于滨州的美景,一时间乐不思蜀。
  “之前都没怎么听说过滨州,没想到滨州的城市规划这么大气,处处绿地公园,生活在这里太幸福了。”“滨州房价不算高,工资不算低,城市这么美,我都想在这里买套房子养老用。”表姐、表姐夫们纷纷为滨州发展点赞。
  在姑姑、表姐们热情满满地陪伴游玩三日后,10月5日,我们踏上了回滨的行程。“啥时候你想回老家,我开车拉你去,上次去滨州还没玩够呢。”表姐劝着依依不舍、眼圈发红的姑姑。
  交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距离已经不再是问题,如今两个半小时的行程,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更加缩短。我和老公也商议,以后有机会要多去看望姑姑,让老人家对亲人的思念不因距离而遥不可及。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