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就业年龄段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1010人,完成省下达全年任务数的170%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荆常忠通讯员姬广鹏报道)日前,记者在市残联采访时获得这样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今年1—8月份,全市累计举办残疾人技能专项培训班17期,培训残疾人人数列全省第一位,全市就业年龄段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人数1010人,完成省下达全年任务数的170%。
在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过程中,我市各级残联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以技能培训为抓手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推动服务盯着残疾人需求做,培训瞄准就业创业抓,资金跟着项目走,资源整合与地方特色产业、市场主体发展需求相衔接,使农村残疾人就业需求与当地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相衔接,促进培训与生产和市场需求相衔接,帮助农村残疾人拥有融入产业发展链条的技术和机会,获得分享产业发展的机遇。
着眼于残疾人身体有障碍、外出培训难等实际问题,各级残联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专业化组织和培训机构参与,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培训设施实施县乡全域技能培训,先后举办绳网吊篮实用技术、中草药(艾草)种植加工、富硒农作物种植、酵素豆芽、中式面点、保健按摩、电子商务、轮椅售彩、京睿电管家家电维修清洗等残疾人专项培训班,将技术送到了“家门口”、培训办到了“地头上”,满足了残疾人多元化、个性化培训需求。
在实施项目技能培训中,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采取项目一线示范授课、“师带徒”、小班培训等方式,注重提升农村残疾人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残疾人通过培训练就真技能,学了就管用,推动培训就业一体化。惠民县残联立足当地绳网产业优势,依托七巧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坚持分批培训、集中培训及走进社区实地培训相结合,先后举办绳网吊篮编织培训班4期,50名残疾人在培训后掌握了编织技术,实现了居家就业。阳信县举办京睿电管家家电维修清洗培训班,残疾人培训合格后,就可以在社区及周边从事家电维修清洗工作。其中,经培训考核优秀的7名残疾人学员已被京睿旺铺集团录用,成为京睿旺铺“店小二”。
每个项目培训结束后,各级残联都坚持以就业转化率为导向对每个项目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跟踪参训残疾人的就业增收情况,要求培训单位持续做好后续跟踪指导,保障残疾人不但能学好,而且能就业、有收入。阳信县红太阳残疾人培训基地对参加培训的残疾人定期给予种植技术指导,并对种植的农作物高于市场价收购。对创业残疾人进行资金奖励。凡参加培训的残疾人,选择自主创业并正常运行一年以上的,市残联按标准授予“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称号,并分别给予1万元、5000元的资金奖励。
“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保障残疾人增收有道是富强滨州建设应有之义。”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马良德表示,下一步,滨州市各级残联将坚定落实“七富七强”路径,进一步树牢“就业是最大民生”理念,坚定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供给侧改革,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助残就业精准服务长效机制,推动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