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全市农商银行全面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优势
用金融画笔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滨州网记者樊飞通讯员董宝雷
  近年来,全市农商银行在省联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优势,高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大旗,把“跟着农民走、跟着农业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党建+”、普惠金融和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体系,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截至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乡村振兴涉农贷款余额508.93亿元,较年初增加27.65亿元,余额占全部贷款的85.46%,占全市银行业涉农贷款的29%;年内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4221户、47.88亿元;扶贫贷款余额1.92亿元,直接帮扶贫困户1.72万户,真正地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美丽乡村的方方面面,用金融画笔绘就出了一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挥毫泼墨”,书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新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滨城区狮子刘村是一座拥有64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依托至今仍保持着的典型的鲁北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的乡土气息,围绕打造“黄河乡居”特色品牌,乡村旅游正在成为该村提高经济收入、补齐发展短板的新路子。可就在几年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虽抱着沿黄得天独厚的“聚宝盆”,却过着集体经济空壳的“苦日子”。狮子刘村是滩区贫困村,为摆脱贫困,村集体琢磨着在当地独具特色的山、水、林资源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钱从哪里来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棘手难题。
  正当村民束手无策时,滨州农商银行的“金融夜校”开进了村委,党建共建、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样板村、“美丽乡村”建设、挂职干部驻村服务等一系列动作就此展开,金融知识宣讲、信用等级评定、贷款资金支持等一步到位,改电、改水、改气、改厨、改厕等配套设施一气呵成,水泥路洁净宽阔、民居错落有致、农家庭院恬静优美,狮子刘村“示范农家+示范农庄”的乡村发展模式愈发火爆,光一年的游客数量已高达30余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4万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真正实现了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生态旅游鼓起了农民的腰包。目前,农商银行深入持续对接走访,针对乡村旅游产业,创新推广“乡村旅游贷”“家庭农场贷”等信贷产品,有效解决资金需求583万元,支持农家乐餐饮、农家客栈、剪纸工作室、乡居陶艺馆等22家农户自营店铺入驻,带动200余人创业就业,帮助村民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近年来,滨州全市农商银行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作为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结合滨州实际,紧紧围绕支持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文章、办实事。针对农村产业发展,加强与省农担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创新推出了“鲁担惠农贷”“乡村旅游贷”“微型企业主贷”等20余款特色信贷产品,例如针对阳信畜牧产业链推出“牛贷”;针对无棣规模种粮大户推出“田野贷”;针对惠民苗木产业推出“惠农苗木贷”;针对博兴淘宝产业推出“家庭亲情贷”;针对沾化冬枣产业推出“枣乡惠农贷”等等,通过“特色产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农户”等新型模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截至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发放乡村产业贷款2115笔、28.79亿元、支持户数1537户。同时,全市农商银行将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作为支持乡村建设的关键点,主动对接各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创新推广“农商宜居贷”“农民住房贷”“家庭农场贷”“安康置业贷”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贷款,积极支持农村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对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33个,发放宜居类贷款3.58亿元,帮助村民进行危、小、旧房改造,有效美化了乡村建设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刻画入微”,勾勒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新风尚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根基,也是农商银行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农村诚信环境的重要载体。滨州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以开展先进模范引领带动、“金融夜校”、“平安信用家庭”创建等活动,促进服务农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高质量开展。
  阳信县温店镇高浪头村家家户户靠养牛为主,由于历史原因成为信用风险村,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使村民很难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面对近年来养牛行情持续上涨的大好形势,村民想扩大养殖规模但无处筹措资金,信用环境成了阻碍村民发家致富的壁垒,净化和重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也日益成为村民的期盼。为此,省联社滨州审计中心成立金融服务队,就该村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开启“信用修复工程”,通过“金融夜校”持续普及信用知识,以案例动之以情,真正将诚信根基扎根村民心里。同时,择优推荐符合创建条件的13户家庭为“平安信用家庭”,作为“重建平安诚信家园”新篇章的引领者,为其提供政策贷款支持169.5万元,帮助村民新上育肥架子牛120头,实现每户年增收5万余元。这在高浪头村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平安信用家庭”的示范带动下,激起了全村村民重建平安诚信家园的决心和信心。现如今,通过开展“平安信用家庭”创建和“信用修复工程”,高浪头村俨然变了模样,村民在农商银行纷纷获得了资金支持,牛舍建了起来,外地购销车辆多了起来,日子也日益红火起来。“原来,诚信也可以是真金白银,真的太感谢你们农商银行了。”刚刚获得农商银行信贷支持的张大哥握着客户经理的手感慨道。
  近年来,滨州全市农商银行注重将信用体系创建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相结合,通过“金融夜校”、整村授信、打击逃废债务、为先锋模范及优秀小微企业主送优惠政策、创新推广信贷产品等方式,扎实开展文明信用户、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街道办)评定工作,为乡风文明积极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开展“农商银行杯”歌手大赛、旗袍秀、农业技术普及、医疗知识讲座、“厅堂微沙龙”、农商送早餐等颇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带着感情送知识、送资金、送温暖,有效弥补了乡村金融知识、村民活动匮乏的短板。截至10月末,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2000余场次,创新推广“幸福家园贷”“先锋模范贷”等信贷产品,累计开展整村授信2693个村庄,支持各类先进模范511户、9451万元,帮助1455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兴经营主体解决资金23.57亿元,打造农商“幸福村”158个。
  “浓墨重彩”,描画生活富裕新气象
  “穿上水靴,在虾塘边走上几圈,测水质、投饲料、查食台、看虾情……”这是博兴县乔庄镇三岔东虾民贾大哥的生活写真。5年前,贾大哥被诊断出股骨头坏死。祸不单行,第二年,其父亲又因病住院,家里接连两位劳动力病倒。幸运的是,乔庄镇是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的宝地,而且土地集中,养虾适宜做成规模,于是村民们开始尝试养虾。
  虽然村民们对水产养殖的前景充满信心,却因资金短缺难以扩大养殖规模。博兴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加强与乔庄镇党委政府对接,深入开展党建共建,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村组,积极跟进金融服务,了解村民养殖计划和资金需求,帮助联系资深养殖专家,对村民开展“背靠背”评议,规模化满足村民资金需求,目前,整村授信支持乔庄镇南美白对虾养殖58户、1292.5万元。如今,南美白对虾在乔庄镇干出了名堂,虾池年产值高达8.6亿元,荣获“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第一镇”的称号。“虾池经营的还不错,去年收入了8万元,多亏你们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把我们的小对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虾’。”贾大哥笑得合不拢嘴,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目前,滨州全市农商银行不断优化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支行,让机关党员下沉,持续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党员下基层、服务上一线”等活动,选派懂金融、爱农业、亲农民的优秀员工挂职副镇长、街道办副主任,联合村级党组织广泛开展“主题党日+”党建共建活动,多形式将惠农政策、金融知识、信贷产品等送到村民身边,做实做细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群体等支持工作,真正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献计出力,实现与村民同谋划、共发展,为生活富裕提供金融支撑。同时,为了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最后一公里”,让农村群众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全市农商银行依托农村社会服务中心、村“两委”、农金员等载体,建立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点,加快电子机具布设,打造村级代收付中心,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截至10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系统选派挂职副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85人,挂职社区副主任、村主任助理30人,开展党建共建活动354场次,创新推广“丰收贷”“青年创业贷”“扶贫贷”等信贷产品,发放扶贫贷款1.92亿元,直接帮助1.72万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梦。同时,发展农金员1937名,布设助农电子机具1241台,实现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真正为农民脱贫致富、生活富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国家富。当前,一幅幅气势磅礴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齐鲁大地上绘就,滨州全市农商银行也将继续坚定不移扎根“三农”,下大力气做好农村金融服务,为滨州乡村振兴和富强滨州建设注入强大的农商力量!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