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
——四论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地方发展只有融入重大战略、服务重大战略、落实重大战略,才能与国家重大战略契合相适、同频共振,有力牵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主动对接融入,构建区域协同新格局。各级要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主动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发展定位,探索有效途径,展现更大作为,全面开创“开放滨州”新局面。
  新征程迎来新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具有持续发展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与此同时,我市也迎来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叠加凸显。建设现代化富强滨州,开启新征程,更加需要对接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到结合点、找准发力点;更加需要瞄准国际国内产业链调整融合方向,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贸区建设,塑造开放性经济新体系、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要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共享、产业协同、生态联治,深化与黄河流域沿线地区的产业合作,依托平台型龙头企业,探索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加强与沿黄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防洪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协同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化与沿黄城市的文化旅游合作,强化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共同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
  要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挖掘“十强”产业比较优势,找准融合对接发力点,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深化与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合作,大力引进科技企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深化与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合作,共同打造面向亚太地区的对外开放门户。
  要深度融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融入省会经济圈,强化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合作,推动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发挥滨州港优势,打造省会经济圈最便捷出海通道。加强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对接,探索共建产业园区。加强与胶东经济圈对接,深化在海洋产业、临港产业、协同创新、污染联防联治等方面合作,探索共建海洋特色产业园区。
  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构建高层次开放格局。坚持国际标准、世界眼光,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经贸、能源资源等合作,推动优势产能对外投资合作,支持大企业境外开发战略性资源。支持重点企业依托保税仓、内陆港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打造区域性进口集散中心。打开外向型经济窗口,积极对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国际合作园区培育工程,推进中欧(滨州)循环科技产业园建设,培育国际一流的循环科技产业集聚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