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建设更高质量“六个滨城” 开启现代化强区新征程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韩俊亮 通讯员 马龙 刘峰 李荣新
  2020年,滨城人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十三五”胜利收官!2021年,滨城人锚定更高质量“六个滨城”的奋斗目标,再踏新征程。“十四五”全新启航!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特殊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叠加影响,全区上下创新实干、攻坚克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成绩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滨城区放眼全国、立足发展,用目标引领前进方向,用定位汇聚奋斗力量。
  “作为滨州市的主城区、‘双型’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瞄准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实施科创赋能、产业赋能、金融赋能、生态赋能、文化赋能、品质赋能、改革赋能、党建赋能‘八大赋能’,建设科创滨城、开放滨城、生态滨城、智慧滨城、实力滨城、品质滨城‘六个滨城’,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新的理念开创现代化强区新征程。”滨城区委书记白平和在谈起加快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时说。
  砥砺前行,全力答好“富强滨州建设,滨城担当什么”时代答卷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叠加影响,滨城区担当作为、顶压奋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答好“富强滨州建设,滨城担当什么”这一时代答卷,为“十三五”收官划上圆满句号。
  2020年,滨城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46亿元、进出口总额9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02亿元;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362元、19658元。
  面对防疫与发展“双重”考验,2020年,滨城区坚持“四早、四集中”,全民动员、联防联控,72小时完成省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改造,成功治愈病患8例,交出疫情防控“全治愈、无复发、零感染”的优秀答卷。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在应对疫情冲击中,率先启动企业复工复产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惠企暖企政策,减免税费7.34亿元,发放创业贷款3.29亿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滨城区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16个,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暨产业园开工在即。博远重工、华纺股份分别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省级5G试点示范项目,华创迅采、紫菜云等一批互联网平台成为行业标杆。中裕小麦全产业链基地入选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渤海七路步行街入选省级改造提升试点。
  在历史大考中披荆斩棘,在深化改革中砥砺前行。2020年,滨城区成立全市首个县级改革创新研究中心,新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24项、省级改革试点36项,总量居全市首位,11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滨州工业园“管委会+公司”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亩产效益改革分类综合评级评价工业企业247家。举办滨州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暨首届黄海科创高端研讨会、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宣传工作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培训班等国字号论坛峰会,社区治理“滨城模式”在全国推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滨城改革实践”入选2020年度山东省地方改革20强案例、中国改革50典型案例。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实现质效并举。2020年,滨城区3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8.9%。发布“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5178项,公布“一次办好”清单819项、“零跑腿”事项187项,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95%。创新开展“云招商”,新签约立项项目16个,到位市外资金72.8亿元、同比增长25.96%,阿里巴巴滨州客户体验中心顺利启用,12家金融机构入驻区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标准化厂房项目4个24万平方米。实施“硕博优选”计划,全年新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生2327人,其中硕博士463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73人;引进省级以上创业类高层次人才15人;200套人才公寓达到拎包入住条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中签约45家合作商会、企业。
  作为滨州的“窗口和名片”,聚焦城乡统筹提升城市品质。2020年,滨城区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新建续建园林绿化项目11项,“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化格局基本形成;打通4条“断头路”,5处新建公厕投入启用,11个路段完成亮化升级。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40个,六大棚改安置区完工并开始分房。投资3.18亿元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271个,完成教师住宅小区改造全国试点。全力推进黄河滩区迁建、粮林果蔬基地建设,改造提升旧村台18个,建成临时撤退道路43.35公里,7个村居外迁安置工程顺利推进。十里荷塘景区、黄河之星生态园成为新的城市名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滨城样板。
  坚持把民生事业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2020年,滨城区投资10.08亿元,建成投用学校、幼儿园12所,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清零”,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未来学校实验区”。城镇新增就业7198人;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49.89万人,参保率达97%,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社会救助推进“e家大救助”体系建设。PM10平均浓度值全市最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经验全省推广。获批省级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样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满意率100%,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谋福祉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美好生活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建设更高质量“六个滨城”,开启现代化强区新征程
  进入发展新阶段,站上历史新起点。
  “十四五”时期,滨城区将按照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奋楫扬帆,厚植发展优势。树牢系统思维、平台思维、有解思维、数字思维。实施科创赋能、产业赋能、金融赋能、生态赋能、文化赋能、品质赋能、改革赋能、党建赋能“八大赋能”,破冰突围、砥砺前行,建设更高质量的科创滨城、开放滨城、生态滨城、智慧滨城、实力滨城、品质滨城“六个滨城”,开启现代化强区新征程。
  谈及新的“六个滨城”,滨城区委书记白平和说,科创是引领,开放是姿态,生态是底色,智慧是手段,实力是基础,品质是核心。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互为补充、彼此赋能,是对原先“六个滨城”的继承与发展,是在综合考量、系统研究、充分酝酿、广泛讨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滨城担当负责的政治姿态和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务实作风。
  建设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科创滨城。围绕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向发力,打造科创平台,培植一批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市场主体,初步形成农业现代化覆盖更广,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占比大幅提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水平,产业集群优势更加明显,打造滨州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引擎区。
  建设大气包容、勇立潮头的开放滨城。对标先进地区全方位开展学习,培养更加开放的心态,不断用新境界新标准来改造和提升目标定位,用新理念新思维来改造和提升思想行为方式,用新担当新作为来改造和提升干部队伍,用新技术新动能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建设环境优美、舒朗宜居的生态滨城。打造更加优美的自然生态,建设沿黄全域公园城市。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构建更加高效的服务生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吸引企业家落户滨城的招商环境。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培养“高标准、快节奏、抓具体、在状态、有韧劲”的干部作风,淬炼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建设数字赋能、系统集成的智慧滨城。着力建设城市数字大脑,统筹建设信息化基础平台、城市大数据平台、视频大数据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以及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滨州全领域数字化转型先行区。
  建设集群发展、产城共融的实力滨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综合实力、人均经济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稳步建成经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有机统一的实力滨城。
  建设活力时尚、文明和谐的品质滨城。丰富中心城区文化业态,增强中心城区高端需求的有效供给。全面推进法治滨城、信用滨城、平安滨城建设,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城市气质、品位、活力持续提升,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就业更加充分,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抓好“六个聚力”,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滨城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
  滨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谦表示,滨城区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富强滨州”建设总体部署,深入践行“七富七强”和“双型”城市建设路径,聚焦更高质量“六个滨城”奋斗目标,把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主题,聚力“八大赋能”,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城乡融合、改革开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滨城区2021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为此,滨城区将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聚力科技创新赋能,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通过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创建一流企业品牌、打造一流人才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二是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用新发展理念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产业体系加速迈向中高端。三是聚力双向融合互动,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高地。通过高起点优化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品质城市、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布局,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塑造更具特色、更加时尚、更富气质的“品质滨城”。四是聚力融入内外循环,加快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通过持续深挖内需潜力、着力增强改革动力、充分释放开放活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五是聚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打造美丽宜居新高地。通过狠抓生态保护修复、深化污染防治行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让滨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六是聚力共建共享共治,加快打造美好生活新高地。通过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全力促进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大美黄河奔流不息,现代滨城阔步向前。滨城区将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征程中绘就更加灿烂的明天和未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