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精准投资聚焦主责主业 高效赋能提升发改水平
2020年市发改委“走在前列”十大攻坚成果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通讯员刘清泉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种风险挑战,全市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强力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化“六问八策”,践行“七富七强”,担当作为,创新攻坚,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急难险重硬任务,为富强滨州建设整体成势贡献了发改力量。2020年,市发展改革委共承担“7+3”重点改革攻坚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任务等32项,全部超时序或完成年度任务。
  1.综合指标实现跨越提升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列全省第6位,比上年上升3个位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列全省第6位,比上年上升5个位次。一年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统筹调度,市发改委创新思路,精准用力,探索并形成了“1+7+7+N”的“指挥部+专班”推进体系,集中精力稳运行、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1-11月份,承担的省对市经济社会发展考核10项指标,综合得分116.74分,列全省发改系统第1位;省对市考核“新旧动能转换”模块15项指标,综合得分209.17分,列全省第2位,比上年上升11个位次;服务业传统动能优化升级情况列全省第1位。
  2.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总量、结构双跨越
  202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列全省第2位,比上年提升10个位次。一年来,发改委始终把稳投资保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发挥7个工作专班作用,盯在一线服务督导,以总量优促进结构优,以快增长促进快提高,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投资结构全面优化,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2%,列全省第8位;民间投资占比70.1%,列全省第6位;“四新”投资占比56.8%,列全省第4位;“四新”投资占比提高16.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及结构优化这一省级考核指标列全省第2位。
  3.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结出硕果
  全市439个重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367.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2%。争取项目无偿资金35.1亿元,为上年的3倍;争取各类省级重点项目268个、创新平台19家,占全省的9.06%,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储备“四个一批”项目1235个,总投资达到8084亿元。发改委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创新落实五个一、过堂会、三色督办单、要素跟着项目走等推进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现场观摩活动,一切围着项目走,一切围着项目干,营造了大抓项目、干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4.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位居全省前列
  共争取债券到位资金240.14亿元,列全省第3位。一年来,市发改委抓住国家适时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政策机遇,坚持以会代训,先后18次组织召开全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申报专题会议,印发申报明白纸,对项目一对一审核、指导,强力抓好债券谋划争取。共谋划储备7批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660个,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项目331个,债券资金需求746.5亿元,通过审核项目个数和债券需求分别占全省的14.2%、10.8%,审核通过率8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为省核定我市专项债券额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5.大高机场正式开通短途航线
  2020年12月30日,大高机场正式开通滨州至北京密云、烟台蓬莱、日照3条航线,纳入“环鲁飞”重要一环,拉开了滨州航空时代帷幕。在开通大高机场短途运输航线的过程中,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会同沾化区和市交通运输局、大高航空城管委会、翔云机场公司等单位,强化目标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时圆满完成了机场升级改造、机场产权回收、临港产业园规划等各项工作任务。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积极向上争取,把大高机场纳入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加快建成民用运输机场,为滨州航空事业做出新贡献。
  6.中国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正式登陆滨州
  2020年12月28日上午,滨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举行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渤中19-6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对我市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的过程中,市发改委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前期工作,组织赴中国海油集团、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海油湛江分公司调研、对接、协商共计11次,在项目合作内容、上下游合资合作、推进项目落地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接待中海油方来滨考察交流2次,在油气资源市场消纳、项目用地、登陆路由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论证。
  7.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争取数量居全省第一
  2020年我市共争取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268586吨,比2019年增加22101吨,增幅达8.9%。其中泰裕麦业、西王糖业等15家企业获小麦和玉米进口关税配额185546吨,比2019年增加14282吨,全省占比20.4%,全国占比1.9%,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魏桥纺织、亚光毛巾等18家企业获棉花进口配额83040吨,比2019年增加7789吨,全省占比31.1%,全国占比9.29%,已连续十七年居全省第一。
  8.“白名单”制度成效全面放大
  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白名单”制度。市发改委秉持改革创新理念,通过开展县区行服务对接、提供信贷政策、建立落实政银企联动对接机制、优化要素保障等举措,高效赋能,“白名单”企业融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转型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自2019年7月政策实施以来,组织遴选“白名单”企业4批次,认定“白名单”企业90家。金融机构累计为“白名单”企业新增授信24.58亿元、发放贷款18.39亿元、发放无还本续贷1.75亿元,10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28家企业提供担保5.23亿元。培育省级、市级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20家。 
  9.4个月完成68家“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省“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电视会议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市发改委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克服人手少、任务重、挑战大等重重困难,用四个月时间圆满完成攻坚任务,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获得省里高度认可。截止2020年12月31日,列入国家处置清单的68家企业全部按国家标准完成阶段性处置任务,其中34家企业通过自主清算、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等方式完成市场主体退出,18家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化解债务38.57亿元,盘活土地2346.57亩,保障了3900余名职工的合法权益。“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顺利完成,盘活了闲置低效资源,优化了要素配置,化解了金融风险,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有效推动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10.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我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信用监测排名由去年的170名上升至59名,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2020年以来,市发改委以创建“诚信滨州”品牌为引领,以数据归集共享为基础,以政务诚信建设为重点,以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实现全量归集,在“信用中国(山东滨州)”网站公示信用承诺的注册市场主体数达到39万余家,覆盖率100%。政府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全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均向社会主动开展承诺,在各自官方网站和“信用中国(山东滨州)”进行公示。信用信息归集位居全省前列,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信息1.3亿余条。累计归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70239条,国家组织的“双公示”评估工作,居全省第二位。互联网+监管工作中,信用监管指标排名全省第一位。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李默摄影)2020年12月30日,大高航空产业园短途运输实现首航。魏桥轻量化基地内山东宏和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滨州市”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开工仪式现场。((李默李默摄影)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