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攻坚十项重点工程 我市高质量推进“三农”事业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通讯员崔琦张宁刘沙沙






  2020年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十大亮点
  2020年,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推动全市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改革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十大亮点。
  全省率先制定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指引并被推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制定了《滨州市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详细指导农民群众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疫情防控,系在全省率先制定。切实守好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千方百计纾难解困加速企业复工复产。我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获副省长于国安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均创历史新高,获考核奖励资金全省第一
  我市坚决做到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880万亩,总产370万吨,种植面积、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省粮食稳定度考核得满分,获1600万元奖励,列全省第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我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3月开始集中攻坚开展农村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累计拆除废旧房屋3.04万户、清理残垣断壁1.1万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经验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村97个、市级示范村309个。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3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我市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96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3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分别达到9049家、2668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场分别达到287个、155个。
  逐步打响“食域滨州”区域公用品牌,滨州的省知名农业品牌达到28个
  开展“食域滨州”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进行线上线下集中宣传推介,制作了宣传片在省、市电视台和北京西客站播放,在京东商城开设滨州精品馆。目前,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554个(不包括“三品一标”水产品),省知名农业品牌达到28个。
  签约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数量分列全省第三、第一位
  我市大力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平台,累计签约认定生产基地11家、加工企业5家,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三、第一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向粤港澳大湾区销售农产品144吨,实现销售收入66.2万元。
  高质量完成3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二
  我市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7个、32万亩,总投资4.22亿元,项目区旱能浇、涝能排、节水高效,极大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被省政府评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市、综合评价全省第二。
  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为2021年创建全省“两全两高”示范市打下基础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79.22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24%,全市耕种收等重点环节社会化服务比例达到80%以上。2020年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我市榜上有名,为2021年创建全省“两全两高”示范市打下基础。
  阳信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全省第一
  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滨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全国第三,提前一年通过考核认定;阳信县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市国家、省、市级产业园分别达到2个、2个、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全省第一,累计获省级以上奖补资金3.1亿元,居全省前列。
  农村改革多项工作成效显著,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被国家通报为典型
  我市持续深化推动农村改革事业,多项工作取得突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全市5428个村(组)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确认、折股量化等系列改革任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是全省唯一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的地级市。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全市流转面积308.4万亩,流转率达5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1年
  聚焦强化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等7个“全面提升”、实施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聚焦强化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等7个“全面提升”、实施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加快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我市将突出粮食稳产保供、蔬菜提档升级、林果提质增效、畜牧提速转型,全面提升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突出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打造精品化融合载体、发展多样化融合模式,全面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突出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突出强化良种良法、科技服务、农业装备、数字信息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突出持续深入开展“林水会战第二个十年行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突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水平。突出建立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全面提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平。
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工程。重点围绕科技攻关区、品种示范区、辐射带动区“三区”建设,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加快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内每个项目县建成粮食高质高效科技攻关区100亩以上,品种示范区1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区10万亩以上;全面完成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力争获批2个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创建资格。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主体培育工程。积极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认定,年内我市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5家和8家。充分利用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保障我市供粤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猪产业提档升级工程。实行重点生猪生产企业包保责任制,对规模以上及规模以下企业实施分类监管,重点加强对惠民牧原、沾化傲农等新建生猪养殖项目的服务与指导。突出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猪屠宰加工业,逐步实现“运猪”向“运肉”转变,惠民牧原3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沾化傲农10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继续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化升级工程。继续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发展,各县(市、区)分别再建成2至3个示范基地,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成龙配套,提高农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巩固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突出解决棉花、特色经济作物等生产机械化,持续推进畜牧水产养殖、林果、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大力培育农机合作联合社,联合社覆盖本县(市、区)农机作业面积的50%以上,承担本县(市、区)20%以上的小农户作业需求。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年内每个县(市、区)建成1处项目示范区,探索适合滨州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模式。
智慧农业平台创建工程。开展滨州市智慧农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从备耕、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全程的数据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在实现益农信息社所有农业村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年内各县(市、区)建成2-3个智慧农业平台。提升全市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土壤保育院)运行效能,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个农业园区,遴选100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系统应用。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工程。以“食域滨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加快构建市域内单品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拿得出的农产品品牌。系统构建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战略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年内新增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5个,新认证“三品一标”35个。
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继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交流合作,为我市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提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年内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人以上,评定初、中级职业农民40人以上。
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工程。继续实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在做好3个省级示范区基础上,重点抓好4个拟申报省级示范区和8个市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实施美丽乡村“十百千”创建工程,每个示范片区不少于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年内全市创建1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完成1000个村庄的清洁提升任务。
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工程。开展农作物品种选育。支持相关企业开展优质麦、特用玉米、优质棉新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示范,促进特色种业企业“做专做优”,年内选育新品系20个以上。将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展示示范基地和农作物繁(制)种基地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到9万亩、棉花繁种田达到1万亩。建立健全农作物展示示范网络,安排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展示示范中心8处,通过展示示范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20个。
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年内全市开工建设农业项目156个,项目总投资269.8亿元,其中当年计划投资98.5亿元。抓好项目包装、储备和争取,做好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建立市、县级项目储备库和项目建设专家库,选择优秀涉农项目向省推荐。进一步强化信贷支农力度,为涉农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和信贷支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