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腊月二十七,浓浓的年味已在大街小巷弥漫。但在位于邹平市台子镇黄河於背区十公里水果长廊的惠鸣家庭农场,农场主王会明夫妇依然在果园忙碌。
“去年果园收入40来万元,比2019年增收近10万元。”王会明笑呵呵地说,就连这些修剪下来的果树枝也被东营一位开饭店的客户以每公斤0.26元的价格早早预订了。
面朝片片梨林,身后鱼跃鹅欢,王会明夫妇一年300多天都“扎”在这片果园,伴随四季变换以不同语境与每棵果树“对话”。置身这处仿若世外桃源的梨园小屋,只见有室有厅,窗明几净,一应陈设俱全。虽然,其鱼塘对过,不过百米便是王会明在邵家村的家。但除去过年,他们已很少回去。
地处黄河滩区,地少且大部分是盐碱地,曾经,在王会明的记忆中,传统的“土里刨食”日子,一家人忙忙碌碌一年也就混个温饱。为了跳出农门,20世纪90年代,家人还想法给王会明办理了“农转非”。
然而,外面的世界也并非想象得那般美好。在企业上了20多年班的王会明一直在琢磨改变生活现状,让日子更加富足。
到了2015年,依托黄河大堤除险加固工程,台子镇抓住黄河大堤南侧100米范围内淤背区拓宽的有利时机,发动种植能手、合作社承包淤背区土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抢抓这一机遇,王会明当机立断承包了70多亩土地,种植黄河蜜梨。果树栽培技术含量高,除草、施肥、套袋、除虫等都有着严格要求。王会明四处拜师学艺,硬是靠着勤奋好学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三年后,七八万元的果园年纯收入激励着他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140余亩。自己致富的同时,果树管理、采摘的人工需求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
梨园西侧,王会明还开辟了百果园,供游人品赏、采摘。“果园里各种水果加起来有三四十个品种,光是梨就有新梨7号、红香酥、新高都等。从5月份杏上市开始,各类水果采摘期一直持续至10月底。”王会明介绍。
果园含水量需保持在70%左右,而王会明的果园西侧便是引黄闸,闸口一开,潺潺黄河水滋润着果树,也将必需的营养物质注入。科学、无公害标准化管理,加之注重新品种培育,王会明种植的高品质富硒蜜梨畅销省内外甚至出口到国外,果园收入节节攀升。
台子镇全力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对十公里水果长廊不断升级改造,更是为王会明的果园发展带来机遇。为让更多游客“留下来”,夫妻俩积极对果园“升级包装”,搭建竹林长廊、铺上石板路、新上铁锅炖大鹅,增加亲子活动等。2020年仅采摘收入就达七八万元。本是为观赏搭建的百米竹林长廊,满架刻上美好祝福的葫芦、“看瓜”(南瓜的一种)也被前来采摘的游人抢购,带来1万余元收入。林下试种的重达百余斤的“丰收大南瓜”,300元钱一个还供不应求。“今年要在降本增效,提升水果品质、口感上再努力,再把边边角角利用起来,林下经济发展起来,果园增收十万元左右不成问题。”王会明笑着说。
在台子镇牛张村,村支书刘端金则利用紧靠黄河水浇条件便利的优势,在2019年成功探索稻虾立体混养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高标准观光试验田。林间,养上鸡鸭,除草增肥,改良土质;稻田里,以浮游生物、害虫、杂草为食的龙虾,则默默为水稻的优质高产“出力”……
“龙虾、鸡鸭、造林收入,加之对无公害黄河大米的精心包装,亩均能增收1500元以上。”站在田间,刘端金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抢抓台子镇打造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机遇,扩大稻虾立体混养规模,同时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带动村集体、村民快速转型、增收致富。
种粮大户赵建峰成立乡情合作社,在黄河大堤淤背区承包千亩土地种植小米;豆八村流转500亩土地种植土豆;牛蒡、冰葡萄、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业种植呈规模化发展态势……在台子镇这片被黄河孕育的土地上,一批农业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正因地制宜,通过探索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由传统农业种养模式向高效农业种养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