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物联网赋能沾化冬枣特色种植显成效
看看枣农张亦明的“高端种植”新模式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贾海宁张玉华许中华报道)近日,在沾化区冯家镇大流村沾冬2号冬枣技术示范园里,当地的种植大户张亦明正在驾驶铲车向农用三轮装运肥料,准备为大棚里的冬枣树追肥。“别小看这些肥料,这可是宝贝!”张亦明胸有成竹地说,“牛粪经过蚯蚓的消化吸收分解,变成蚯蚓土,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有很好的通气性、排水性和保水量,并且没有刺鼻气味,是冬枣树的最佳肥料。”
  种植冬枣20多年,张亦明在别人眼中是能折腾、不安分的人。言谈举止中,他心里有自己的梦,坚持走好种枣高端路线:全村第一个嫁接优良品种沾冬2号,建起8亩大棚冬枣试验田作为省农科院新模式科研基地,实施冬枣宽行密植新技术科研示范推广,尝试冬枣水肥一体化管理远程可视化、精准化、智能化物联网操作。2020年,他管理的80亩冬枣收入近百万元,沾冬2号最高价格每斤50元以上,市场供不应求。
  “温度24℃,湿度31.2%,土温11.5℃,土湿24.9%……”张亦明点开手机中的物联网设备APP,查看着村南头试验基地大棚冬枣的各项指标。“我坐在家里,就知道大棚里冬枣的生长情况,随时可以调控各项指标,用科技解放了人工。”张亦明乐呵呵地说。2020年4月,省农科院在冯家镇大流村新建了最先进的宽行密植栽培模式基地,按照“1×3、1×4、1.5×4、2×4”四种模式进行规范化实验种植,实施冬枣宽行密植新模式新技术科研示范推广。棚内诱虫罐、粘板、色诱灯、空中弥雾机、水肥一体化等“十八般武器”样样齐全,实现了冬枣标准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生产和远程智能化管理。棚内各项数据指标与手机物联网相连,张亦明就是这个试验大棚的“管理员”,只要打开手机,随时随地掌控着冬枣的生长。
  张亦明说:“科学种枣不仅解决了谁来种枣的问题,而且可以提升冬枣品质,科学合理地浇水、施肥、喷药,从源头上管控农产品质量,结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果实。”目前,在张亦明的带动下,全村种植户纷纷建起设施大棚,推广绿色防控,大流村已经发展成为全区“沾冬2号”专业村,种植面积达520亩,有力推动了枣农致富增收。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