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挑战与突破
——成刚长篇小说《苍穹下》评析
  日前,又有一本关于梁漱溟的书出版问世,这就是成刚的长篇小说《苍穹下》(济南出版社)。成刚是邹平人,此前已经出版过五部长篇小说,是当之无愧的高产作家。眼下这部《苍穹下》厚厚两大册,85万字,堪称巨著。阅读这样一部大书,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此最初打开书时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但未读几页便被深深吸引住了,竟致半月无法释手,一鼓作气读完了该书。
  毫无疑问,这是国内第一部以梁漱溟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梁漱溟是著名的民主人士、文化名人、思想家,被称为“末代大儒”。其生平、思想、著作、言行已经为无数人探讨、研究,各种著述应该是汗牛充栋,难计其数。而更重要的是,梁漱溟作为一位跨时代的人物,无论其人还是其思想仍颇多争议,虽已盖棺,但诸多是是非非尚难定论。以这样一位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来写,即便只写其人生七年,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厚实的文学功底,亦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这不是你可以肆无忌惮任意褒贬的虚构人物,你笔下的他,有无数的人了解熟知,有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研究在那儿摆着,甚至还有亲友故交的随时审视……你必须为你的每一个字负责,必须为你所引用的每一句话、所叙述的每一件事、所描写的每一个细节承担责任。你面对的是一个思想家,一个著述等身的大学问家,其精神本质的准确完整表现,亦是这位特殊历史人物能否鲜活的要素之一,容不得半点疏忽和不慎。我最初还是为此有些担心的,好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自己的这份担心既多余又可笑。总之,我还是小看了作者。
  可以说,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对梁漱溟的塑造是成功的。他的认真、执拗的性格,艰难处境下的乐观自信,时局动荡中的无所畏惧,以及险恶形势面前的自我坚持和思想固守,在成刚笔下都活生生地表现了出来。梁漱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公众人物,其自身充满传奇性。这一点对于笔力深厚的成刚来说,写起来似乎并不难,因为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而作为思想家的梁漱溟,又哪可能这么简单透明?他的思想的乃至心灵的复杂性、矛盾性要远远大于一般人的想象,能够予以准确完整的表现,这则源于对梁漱溟思想实质深刻而准确的把握。成刚以其三年时光著成该书,社会调查、资料遴选应该更多耗费了他的精力和时间。作者已经写过几部长篇,经验不可谓不丰富,然而不可怀疑这次应该是最浩大的工程,对于年届六十的他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据与作者相熟的朋友介绍,成刚为了写好这本书,阅读了大量关于梁漱溟及其乡建运动的著述研究文章,八卷本的《梁漱溟全集》更是熟读再三……这是必然经历的功课,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成刚笔下栩栩如生的梁漱溟,真实而又艺术化了的“末代大儒”。
  无论从历史或者现实来看,当年梁漱溟选择邹平试验其乡建理论,绝对不是心血来潮式的随意选择,应是基于他对邹平一定的认识和判断。20世纪三十年代的邹平,如同全国一样,时局纷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梁漱溟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俨然救命稻草,给予了民众重生的希望。我们相信,这一次乡建运动,对于邹平来说,是仅次于土改运动的一次重要革命,如果不是因为日军入侵而终止,将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但无论如何,对于邹平的影响无疑是全方位的,其深刻性、深远性不言而喻。对于这段历史,各种研究著述难计其数,但以文学的形式,全景式再现那段历史,《苍穹下》可以说是开了先河。
  然而这样一个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事件,因为有大量的史证和研究成果,人们的认识早已定型为一定的固有模式,因而在其形成小说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真实事件和虚构细节的关系,如何拿捏真实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分寸,这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其次,它没有惊天动地、曲折复杂的故事,也很少跌宕起伏的人物经历,它更多的是琐碎零散的活动,枯燥而呆板的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众多人物也因其已有的历史定位而倍受“桎梏”。其题材本身枯燥、乏味,极少悲喜剧因子,亦无爱恨情仇所能够激起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毫无疑问,选择这样的题材,需要作者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叙事能力,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技巧在这里已经不再重要,当然又离不开更坚实更强大的文学功力。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梁漱溟及其乡建运动并不好写。首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次很可能费力不讨好的题材选择,亦是一件颇具风险的巨大工程。好在作者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运用,人物与事件的恰当处理,大开大阖的架构,虚实相间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在叙事方面,作者驾轻就熟,人物鲜活丰满,细节生动有趣,把这个不以故事情节见长、难以情感吸引读者的枯燥题材写得如此轰轰烈烈,如此撼动人心,实在难能可贵,实在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有益探索。
  如果说是此前几部长篇小说的写作经验帮助了他,更毋宁说是他胸怀春秋,在艺术层面上实现了新的自我突破。《苍穹下》的语言一如作者的传统手法,平实朴拙但又特别丰富。既有田间地头的俗谚俚语,又有旧时文人挂在嘴边的之乎者也,无论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百姓,还是梁漱溟以及学富五车的其他知识分子,在成刚笔下都没有任何怪趣张扬、矫揉造作的刻意描写,亦努力避免尖酸诡异的夸张猎奇,其语境的营造亲切朴素而且直入人心。窃以为,如果作者能够避免时有出现的电视或电影语言,语言的张力更充分一些,这部题材独特的长篇小说将会有更深切的魅力。
  《苍穹下》真实再现了八十多年前邹平的风俗民情,彼时邹平的人情世态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然,作为小说,是不可能去做专门的叙述和详解,而是珍珠般散落在字里行间,使这部小说既有阳春白雪般的高雅隽永,也充满了下里巴人的浓郁烟火气。
  当然,《苍穹下》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结构上的拘谨、人物刻画上的粗疏、思想上的局限性等,这应与题材的敏感性有极大的关联。我们理解作者,亦充分感佩于作者在本书上的突破和贡献。同时,也相信并期待作者拿出更好的作品,让我们这个时代和这片土地上精神食粮更具营养更加丰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