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滨州农民韩文光300米诗歌长卷赞咏党史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
  300米长卷、13个卷轴、700余首、歌咏100年,这是一曲浓情的党史长歌;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朴实的穿着,这是一个憨厚可爱的劳动者。
  如果不是小马扎、床铺上摞着的白纸黑墨,我们很难将这诗篇与眼前的人结合起来。晒得黝黑的皮肤、满是茧子的粗手,告诉我们,它们是劳动的赠予,却也蕴含着文学的力量。
  这个手巧的农民诗人,名叫韩文光,今年64岁,家在高新区青田街道义和村,为糊口奔波在外。40多年来,尽管他忙于生计,尽管他只有初中学历,但凭借自幼对文学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长年坚持写作诗歌、打磨文字,才有了《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如此深情长卷。
  “一大会址石库门庭,避入租界公馆一幢。为啥能敢为啥能成?要想翻身密谋革命。虎视眈眈猛兽不容,纠察出进霸权动兵,俊贤韬略苦寻捷径,肩担使命转至嘉兴……”这是韩文光300米诗歌长卷的第一首《大党诞生日》。
  这长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追忆了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有描写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也有歌颂改革开放、生活变迁的,每个历史节点一首诗。这长卷有特点,“一图一诗”,生动有力。全诗采用四言格式,一韵到底,词汇不重复。
  听闻他的事迹,韶山村党委第一任书记毛雨时很感动,为他写下一幅书法。其上大字:向您学习向您致敬;右侧说明:获悉山东爱国诗人韩文光老师用您那四十余年不弃不舍的茶余饭后,一诗一图记录成党史长卷的精神使我敬佩有加;落款:韶山村党委第一任书记毛雨时2021年1月27日写于韶山。
  其实,以诗歌抒发家国感情,是韩文光多年写作的重要主题。此前,韩文光就曾为北京奥运、汶川地震、抗击疫情等创作过长诗。
  2008年,他为奥运会创作诗歌一册《百年圆梦》,被北京奥组委收藏,工作人员感慨:“一个农民能如此支持奥运,十分不易!”同年,他为汶川同胞创作《汶川加油》,被汶川县委所收藏,他还曾去汶川参与援建,免费为一户人家盖了房子,当地送给他的感谢锦旗至今挂在他的宿舍;2019年,其作品《七十年建国大业》登上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0年,创作了《举国抗疫》为武汉加油,创作了《戍边英雄颂》为边疆战士喝彩。
  眼下,韩文光正在东营干家政服务,照顾两位高龄老人。主家让他住在单独一个房间,于是狭窄的小屋成了“书房”,凹凸不平的床铺就是书桌,一个小马扎就是椅子。
  “多年来,我没有安静看书、学习、创作的条件,这算是最好的了。”韩文光说。他白天干活,晚上睡前写作。怕打扰他人休息,他往往是开着手电筒,趴在床上读、写。
  “披有辰衣,熬有独灯。激情所至,乐乃心声。”可能在旁人眼中是辛苦甚至疯癫,韩文光心里却是累并快乐着。
  他从小就爱听人“说书”,曾在村里做过团支部,爱读书看报关心时事。他回忆,此前长年的瓦工生活更是繁琐枯燥,劳动时间长,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刺骨。即便如此,他仍过得津津有味,因为心中有诗的趣味、灵光,“看着砖头、石头也有灵感”。
  “初中毕业,我刚干瓦工的时候,工友们都是一天赚1.2元,我可能手巧一点,一天能赚1.48元,我把每天多出来的0.28元攒起来用来买书,这样一来,补贴家里的钱不比别人少,我还能买到书。”韩文光说。
  他细心、手巧,学手艺快。八年前,他凭借在村里红白事上练就的厨艺转行家政业,一举成功。跟瓦工相比,家政的活轻快、清闲一些,让他有了更多的创作时间。
  因为是业余写作,韩文光形成了很多不一样的习惯。比如,为省钱,他写诗用的纸、笔很多是捡的,也有业主用剩的硬纸壳、报纸。随身带笔,干活时想到一个好词就记在胳膊上、手上,晚上时再抄下来。他说:“有时候为了琢磨一个字,手里光拿着瓦刀忘了干活。”
  如今,他积累了超过4万字的“好词”,用了一沓又一沓的本子,形成了一箱特殊的“诗歌词典”。“这词典里没有一个词重复,有了它,就像盖楼有了砖瓦,写诗有了素材,有了依托。”韩文光说,他习惯于晚上写作,躺在床上,一有灵感就爬起来写,一晚上最多起来八次,一般都得过了12点才睡着。
  为写好诗歌,他读过的书籍超过500本,多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书。韩文光阅读面很广,包括国内外诗歌、哲学、文学、武侠小说等,这些都摆放在桌子上、木床上。
  为精益求精,他一有空闲就琢磨,遇到明白人就请教,甚至向小学生请教问题。为求一字之师,他不怕出丑,敢于把诗词挂在大街上,让路人点评、指错,每更正1处奖5元。
  “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50年痴心不改,韩文光这个农民、瓦工、厨师、男保姆,正用劳动写成更多更优秀的诗作!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