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秦皇台乡木雕艺人孙士忠:
木雕创作四十年 圆了青春艺术梦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张志刚
  走进孙士忠的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木雕作品,仿佛进入一个木雕艺术世界,有机灵可爱的光头强、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憨态可掬的弥勒佛……平常废弃的木头或烧火做饭的朽木、树根,经过孙士忠的加工打磨,就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能做出如此精致作品的孙士忠,今年已经52岁,从事木雕创作已近40年,是滨城区秦皇台乡寨里孙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庄稼汉。
  孙士忠从事木雕创作完全出自个人爱好。小时候的孙士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用泥巴制作各种动物造型,那时他学着用淤泥制作的各种模具惟妙惟肖,有的甚至比卖的都好,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和他一起玩,就是想让他给自己制作一个模具。“我这纯粹是自学成才。小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自己琢磨制作一些东西,也没人教,就是一个爱好。”说起雕刻,孙士忠笑着说。
  正是源于爱好,孙士忠慢慢开始学着用木头雕刻一些常见的人或动物。“这个木雕可不比一些泥塑或者面塑等一些手工作品,那些东西随时可以修补,这木雕好比在做‘减法’,从开始下刀的那刻起,就没有‘回头路’,也就决定了你这个作品的成败。”孙士忠这样来形容木雕创作。
  在他的院子里,堆放着很多木头,这些都是他创作的材料。“村里的邻居还有亲戚朋友都知道我爱好这个,家里不用的木头还有树根,都会送给我。”孙士忠笑着说。这些在一般人看来没什么利用价值的木头,到了孙士忠的手里就都成了“宝贝”,再经过他双手的雕刻就有了生命。有时为了一个作品能找到合适的材料,他经常出去自己“寻宝”。为雕刻出一件好作品,孙士忠更会反复观察、揣摩,有时半夜忽然想起一个好的创意,他就赶紧记下来,立即创作。“好多创意都是经过反复琢磨才发现的,在创作中,有时今天和昨天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孙士忠说。
  由于长时间的创作摸索,每个作品在创作前,在孙士忠的脑海中都会勾勒出造型。即使这样,他的一个作品中最少也要用几天时间,最长的要好几个月。“兴趣上来时,一天下来要创作好几个小时,经常都顾不上吃饭、上厕所。”孙士忠说,这么多年算下来,作品也有近500件了。
  从事木雕艺术创作,除了有好的原料和创意,工具也十分重要。“买的工具不一定好用,这些工具都是我自己做的,也说不上叫啥,就是顺手,用着合适。”孙士忠顺手拿起一件工具说着。在他的工具箱里,好多工具都没见过,连他自己也说不出名堂,但是这些看似简单拙劣的工具,却支撑起了他的整个创作。
  “随着时代发展,好多知识和技艺也在不断更新,不能总是凭经验创作。”为了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艺,孙士忠经常外出学习,或者和同行交流,举一反三。随着技艺的不断加深,除了木雕、根雕外,孙士忠还学习了创作版画和年画。
  在孙士忠的作品中,很多都被人买走了,也有人要跟着孙士忠学习木雕。“学习这个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最重要的是能经受住‘磨砺’。”孙士忠说,希望这门技艺能传下去,如有人想学,我免费教授。
  最后,孙士忠笑着说:“木雕是我一生的兴趣爱好,会始终坚持的。”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