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孙文杰通讯员朱树美高泽孙宝柱报道)5月12日,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观摩推进会举行。会议分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以点带面、树立标杆、落实措施,确保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2020年,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专班,聘请专业团队,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编制完成了《滨州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21-2035年)》,2020年12月15日,该《规划》经市政府正式批复实施。《规划》主要是对“十四五”期间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应该实现的目标和主要措施进行总体设计。本着就近、便捷、快速、实用的原则,全市设立了8处中心避难场所、133处固定避难场所、1747处紧急避难场所、263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这是我市首部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避难场所的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初步建立起适应滨州灾害特征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基本满足全市城乡人口的避难需求。
会议要求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省综合减灾示范县、示范社区创建,完善基础设施,统筹考虑多灾兼顾,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合防御灾害能力。要利用现有资源,赋予公园、广场、绿地、学校、体育场馆等场所应急避难的新功能,在现有设施中增设防灾救灾设施,满足辖区内居民紧急避险和临时安置等需求,成为平时美化环境,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灾害发生时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避风港。要依托“智慧滨州”建设,结合滨州数字应急体系,利用大数据将灾害预警和避难疏散有机结合,科学安排避险救灾,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高效运作的指挥平台;通过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把各类避难场所与社区居民点结合,实现人、物、信息全方位、多层次链接。同时,推进数据互通共享,把消防、医疗、物资等多业务场景组织进来,实现多级综合应用,打破组织界限、工作界限,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下一步,各县(市、区)将对照《规划》中“十四五”建设目标,抓好二次分解,明确今年建设的具体步骤和目标计划,进一步细化、实化、项目化,加快工作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