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聚集新要素 现代化富强滨州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上接第一版)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成之维艰。
  近几年来,滨州不断解决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突破一系列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
  从2018年度综合考核的不定等次到2019年度的三等,再到2020年度跻身全省二等行列名列第七名,滨州在全省接连升位,这充分证明,滨州人行,滨州人能,滨州人成,滨州人不惧困难艰险,能做更大的事情、更多的事情。
  尤其2020年以来,滨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多项发展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富强滨州”全面起势,整体成势,走上了一条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信心基础。
  历经爬坡过坎的艰辛淬炼,抗击疫情的斗争洗礼,滨州干部群众的坚定韧劲和顽强作风空前增强,执行力、战斗力、凝聚力空前提升。
  塑成优势、求得胜势正当其时。全市上下聚焦实现“七个走在前列、八个全面开创”发展目标,激发起奋进新征程的内生动力,形成了滨州人“能行成”的自信力量、保持了“战抢拼”的攻坚状态,推动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实现新变化、呈现新气象。
  把历史赋予、人民期待的战略机遇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成果,滨州发展路径更优
  用于光刻工艺的核心材料超高精细光刻胶;采用轻量化全铝,整车重量比传统车身减轻40%的车身总成;能取代已损坏血管及血管瓣膜,具有仿生结构的高性能人造血管;不依赖环境光照,可实现超分辨率的激光选通成像……
  7月17日,“2021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暨新动能展洽会”上,我市61家企业集体亮相,清一色的高新技术属性,创新成色十足,参展企业数量、参展面积均在全省首屈一指。
  就在两年以前,我市还是产业结构偏重偏旧、能源结构偏煤偏电的城市,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然无法再支撑产业的发展,进入动力不敷的阶段。滨州几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这既体现于经济总量,也见之于产业层次。
  如何改变困境,打破这种路径依赖?市委、市政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滨州区域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两年来,我市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建设世界高端铝业基地11条、“双招双引”20条等具体政策,加快推动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
  记者在黄河科技产业园了解到,该园区边建设边招商,已与深圳25家电子信息企业正式签约。入驻一期的10个企业进场的设备涵盖了生产电子元器件、主板贴片、显示屏、锂离子电池等一系列电子信息产品的设备,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为让园区承载好项目支持大产业,我市专门出台实施了《滨州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引领企业智能化、协同化、集群化发展。
  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智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国家粮油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京博高端装备智造基地、滨州黄河科技产业园、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产业园、邹平医药产业园、中欧循环科技产业园、鲁北(滨州)风光氢储一体化基地等加快建设,新型产业园区与产业升级改造实现共振。
  我市始终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增强后劲。上半年,560个省市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2.5%。
  5年内计划投资660亿元的渤海湾最大的凝析气田项目渤中19-6项目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宏奥汽车轻量化车身总成、创新高强高韧铝合金、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华纺智能绿色工厂、愉悦医养联合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在改变要素内驱的同时,我市以“双招双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获得了“含金量”最高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励,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上半年,全市共新签约、立项项目144个,计划投资总额960.4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过10亿元项目33个。实际利用外资3.81亿美元,利用外资超去年全年外资总额。
  我市以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打造新的“产业地标”,“双招双引”项目呈爆发式增长。这背后,是滨州强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吸引力加速释放,是跨国企业和央企对滨州市场投出的一张又一张“信任票”。
  大道纵横,是联通城市发展要素的枢纽。我市强力构建“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港口机场立体联通格局,承载能级持续提升。
  在秦滨高速埕口(鲁冀界)至沾化公路(漳卫新河大桥工程)项目现场,记者了解到,该工程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精细化提升工程品质,通车后有利于滨州与京津冀都市圈融合发展,将实现山东港口滨州港与环渤海地区沿海港口资源有效配置和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前期工作实质性推进,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沾临高速、济高高速邹平段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0%、70%。
  山东港口滨州港、黄骅港、套尔河港、小清河港“四港联动”工作积极推进,山东港口滨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20.3%,增速列全省第3位;大高机场初步编制完成《临空发展规划》,民用运输机场列入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局“十四五”专项建设规划。
  “跳出滨州看滨州”,用“望远镜”看到全局,用“显微镜”看清节点。放在区域竞合大棋局中,滨州近年来走过多个重要节点,一路爬坡越坎,城市定位、发展能力、城市使命跃上了新台阶,未来将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
  体制机制创新,滨州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时代
  大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滨州牢牢把握住制度创新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强化制度供给为突破口,深化“全领域”改革创新。
  过去几年,我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改革的办法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
  2019年,围绕落实市委“体制机制走在前列”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改革推进思路,我市确立了“757”总体工作方案,系统谋划,分类实施,分级推进,强力推动产业转型、科创支撑、人才保障、营商环境变革,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瞄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关键机制障碍,2020年,我市谋划实施“7+3”重点改革攻坚,建立“1+10+N”改革协同推进体系,10大重要事项和159项专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改革创新的溢出效应日益凸显。2020年度改革考核位列全省第7位,是连续两年进步最大的市。
  2020年10月25日,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滨州举行。会议充分肯定了滨州“全领域流程革命、全生态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肯定了独具特色的“滨州实践”。
  改革愈深,活力愈足,动力愈强。我市摒弃“等靠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的精神激发内心动力,让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全面推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深化改革作用更加关键。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开放促进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重点实施“83”工程。
  “双型”城市建设从“0”到“1”的破冰爆发,再到“100”的纵深推进,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理顺是行稳致远的基础和保障。
  立足职业教育、科创驱动、人才支撑、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我市全力推进“双型”城市建设,发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的“双核”驱动支撑,构建“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强势崛起。
  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成为常态。围绕重点产业链构建研发平台体系,全市建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平台载体3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平台达到275家,各类高端人才越来越青睐滨州。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简称“三进”工程)。省内首创设立“人才节”,作为人才专属节日,让人才当主角,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渤海科创发展大会、山东省科协年会、首届黄海科创高端研讨会等重磅人才活动精彩不断,尊重人才、礼遇人才的共识逐步形成。
  企业的发展是滨州人的希望所在、价值所系。我市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搭建智能化惠企政策平台,将每单月第三个周五设为“滨州企业日”,举办产业对接、企业家运动会、党史宣讲等活动,“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氛围更加浓厚。
  国资国企改革“破冰启航”,完成8大市属企业集团组建改建,在承担重大建设及公益项目建设中保值增值,并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开发区改革成效显现,实施开发区运行效能提升工程,全市1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内设机构数量精简65%。1-6月份,开发区亩均税收、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36.24%、98.65%、35.51%。
  重点领域改革破冰启航,建设全国首家地市级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搭建完成视频和数据共享平台,智慧城市全域试点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运营改革、教育集团办学改革等事项加快落地,改革经验被省级以上部门表彰推广38项,“滨州改革”品牌进一步叫响。
  秉持“互认是最大的尊重、对话是最基本的能力、帮扶是最好的监管”理念,我市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深化首问负责制、全流程帮办代办制,实施100项高频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全省率先实现部分高频事项跨省在线办理,上半年实施并联审批1668件,列全省第3位,“滨周到”服务品牌进一步擦亮,营商环境“加速优化”。
  今年以来,我市紧扣“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扎实推进“12156”民生实事落实,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改革攻坚不仅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考核评价标准和管理体系。我市坚持以结果论英雄,制定《滨州市市管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考核办法》,开展县市区、市直部门“三评”工作。
  按照“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原则,我市开展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度、年终亮结果“三亮活动”,推进“三专”干部建设,崇尚实干的氛围在全市迅速形成。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干出改革开放的新气象、干出群众向往的幸福感。
  当前,全市上下聚焦“83”工程,系统谋划以项目为支撑的管理推进模式、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供给体系、以成长为核心的企业扶持政策,力争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道路上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时代。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