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用足“绣花功夫”让漏点堵点蝶变为城市亮点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从“面子”向“里子”延伸,让群众实实在在从中受益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田军刘清春通讯员吴凌艳王勇刘超超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2021年是第七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开局之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被列为市委“83工程”之一。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此为契机,从重点工作着手,集中精力,扎实安排,呈现出领导重视、工作扎实、部门联动的态势,全力将城市管理中的每一个漏点、堵点都变成让人点赞的城市亮点。
  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开发区强化组织领导,从更高起点、更高标准和更高层次上确定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逐一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同时,精心谋划实施路径,按照“常态化创城、网格化管控、项目化提升、责任化落实、长效化体现”要求,不断提升创建水平。科学谋划长效机制,按照“巩固、拓展、延伸、提高”的方针,把测评指标转化为常态工作目标,将测评方法转变为常态管理办法。
  9月1日,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迎来秋季开学。开学第一天,一所完整的现代化校园整体交付使用,迎接师生的,是该校新建成的400米标准塑胶操场、千人学术报告厅、风雨操场、初中部教学楼、图书综合楼。该校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爱未成年人工作,校内设有景观小品、宣传橱窗、文化宣传展板,成为了文明创建的阵地,营造了舒适和谐、极具内涵的教育环境。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诸项工作的扎实推进,开发区城市品质能级显著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文明风尚逐步形成,实现了文明从“面子”向“里子”延伸,让群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实实在在受益。如:开发区抓细抓实主次干道清理、公园环卫保洁和绿化养护、居民小区环卫等重点工作,让市民能够“推门见绿、开窗见园”。如今,在秦皇河公园的河畔林荫下,健身、下棋、打牌的市民越来越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开发区已更换、调整路沿石2246米,维修更换雨污水检查井86个,道路划线2万米,维修、铺设人行道1280平方米,改造缘坡石105处。其间,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作业,安装完善主城区人行道指引牌14个、道路名牌144个;对明珠广场维修广场砖218平方米,维修中海健身广场62平方米,维修建设器材23处,维修更换宣传牌22个;对秦皇河公园健身器材维修刷漆30余处,维修破损地面1200余平方米,维修木栈道、亲水平台700余平方米。
  记者在开发区教师之家小区看到,小区内新设置的垃圾分类区域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停车线施划规范,树荫下有几个老人放心地看着娃娃们在手舞足蹈地玩耍。家住教师之家小区的李先生说,“现在小区的路面宽敞平整,楼道里没有了小广告,住得越来越舒心了。”
  在黄河五路融汇·新里程建设工地外围,记者看到不少散步到这里的市民纷纷驻足,指着围墙上的公益广告教孩子识字。在蓝海御华大饭店,客人们最喜欢晚饭后散步,因为走出大厅就能欣赏到美丽的中海夜景,习习凉风让人心怀舒畅。
  志愿服务,让文明城市更有“底色”。“您好,请按交规行驶。请将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到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内。”在开发区的公园、广场,时常能看到志愿者在引导市民将无序停放的电动车进行统一规范摆放。此外,全区志愿者还拿起扫帚、垃圾袋、垃圾夹等工具,常态化对居民小区绿化带、广场、沿街商铺和人行道等进行仔细清理。“红马甲”走到哪里,都不忘引导群众养成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秩序等文明行为,营造出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持续下绣花功夫精雕细琢。下一步,开发区将继续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部位实地测评标准,进一步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加强问题排查,建立整改台账,落实销号管理,持续加强指导督查,对照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切实提升创建水平,全力提升城市品位,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
在6个重点打造的建筑工地安装公益广告建筑围挡约12500平方米。
志愿者开展电动车劝导执勤,提升交通文明。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城市生活有“面子”更有“里子”。
对市场经营业户加强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滨州实验学校西校区400米标准塑胶操场、千人学术报告厅、风雨操场、初中部教学楼、图书综合楼相继投入使用。
文明停车标语引导规范停车。
居民小区整洁有序。
对城市绿地开展养护保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