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想方设法给群众把事办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李伟伟 通讯员 刘健 张驰
  “我的旧房子办理不动产证,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由于政策原因难以确定费用标准,一直没办成,听说成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结果办成了。我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点赞,它是真正为群众办成事的好窗口。”9月13日,市民房先生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完成了他多年未完成的心愿。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评”改革,“办事不求人”理念深入人心,“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加速形成。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动政务服务从“办成”向“办优”转变,倒逼行政审批改革深化和政务服务质效提升。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破解“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疏通“办事梗阻”为切口,撬动干部作风转变和营商环境优化,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主要受理的事项范围和内容情形。事项上,涵盖政务服务大厅内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及便民服务事项;内容上,包括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未能成功受理或审批、多次跑腿未解决和服务人员懒散拖拉等情形。
  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李善龙介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打破部门隔阂和条块壁垒,倒逼各进驻单位优化办事流程,用良好的态度想方设法给群众把事办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大多涉及多个部门,我们窗口负责科室会召集相关业务部门,就反映问题专题进行对接沟通、协调会商,达成流程优化方案,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他说。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成熟改革模式,以工作基础牢、保障措施全的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跟进总结研究工作体制、制度设计、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优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体系,适时在各县(市、区)及市属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开。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班子成员带班—科长值班—接待咨询—及时转办—限时办结—跟踪督办”闭环工作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值班科长对当日受理的问题负总责,全程盯靠推进问题处理,直至圆满解决。窗口设立两个月以来,各级共受理反映问题330件,均已办结,反映人满意率100%。同时,充分考虑边远基层及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办事需求,开通“办不成事”反映热线,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政务服务改革社会参与度,加快推进民意直达和问题快办,实现问题反映“零跑腿”、问题收集“全方位”。截至6月底,市县窗口均开通服务热线,受理热线反映问题400余件,其中咨询类48件、求助类327件、投诉类30件,有效助推政务服务改革走深做实、质效提升。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苏会斌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树牢为民服务情怀,坚持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为检验政务服务改革的镜子、衡量营商环境的尺子,努力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幸福、体味到变化,让‘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成为政务服务大厅的标配,让政务服务更懂民意、更贴民心,让每一位来大厅办事的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专家点评】
  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王爱玲: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架起了为民服务的连心桥,让政务服务做到自我提醒、自我监督、自我鞭策,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它把老百姓遇到的难办事、困难事集中起来办,等于是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这样的加速度的确是暖心的,也能够增强办事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老百姓肯定是既欢迎又叫好。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