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打造河美水秀的生态长廊
  (上接第一版)我市还深入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围绕违规取水用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31类重点领域全面排查,截止到9月底共排查出问题48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注重治水兴水提高用水效率
  为解决我市北部几个县区的饮用和灌溉用水问题,1998年,小开河灌区正式通水。水不仅提升了当地生活水平,也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变,当地的自然生态从盐碱地化作“鸟类乐园”。小开河沿线水库、河道、沉沙池常年蓄水,引来野鸭、野鸡、白鹭、天鹅等鸟类栖息繁衍。去年12月,小开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至2017年,通过山东师范大学专业团队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昆虫89种(增加山东省新纪录1种);高等植物378种(增加鲁北地区新纪录2种);鱼类37种;鸟类127种(增加滨州市新纪录22种);土壤采样共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142株,并分离得到了一个世界新种,浮游植物47种,浮游动物7种,底栖动物21种,两栖动物7种。小开河物种资源的丰富和增加,正是我市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注重兴水用水工作成果的体现。
  我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每年引蓄黄河水8亿多方,保障了全市40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引蓄黄河水的同时,我市注重治水兴水,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去年以来,全市完成重点水利工程49项、治理骨干河道260公里、加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27座,重点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覆盖,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投资达到100亿元、列全省第1位,全面开启了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治理、大保护的新时期。深入实施水源调蓄工程,启动“水亿方”鲁北水库规划建设,6座小型水库稳步推进,上半年已完成投资4.3亿元,占总投资的83%。集约节约用水水平显著提升,全市6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403万亩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全面告捷、农业用水基本实现“精准计量”。我市印发实施了《滨州市节约用水监督检查办法》《滨州市城镇非居民用水户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方案》等文件,节水综合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文体旅融合讲好“黄河故事”打造独具滨州特色的黄河旅游目的地
  日前,摄影师傅琨的《往事·西纸坊》正在西纸坊黄河古村景区展出。一幅幅照片见证着这个滩区古村的变迁,展示着黄河文化的沉淀,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西纸坊黄河古村工程改造提升使西纸坊黄河古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村,获得了中国最佳乡村旅游项目奖、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诸多荣誉,打造了“黄河古村”品牌。2020年7月,纸坊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我市黄河沿线,像西纸坊这样的景区还有很多:打渔张森林公园、张肖堂险工、小街湾、十里荷塘、黄河植物园、黄河楼……滔滔黄河水,滋养了滨州厚重绵长的历史文化,也让滨州拥有了丰富的沿黄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市坚持文体旅融合并举,系统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大力传承弘扬孙子文化、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海洋生态文化,加快打造独具滨州特色的黄河旅游目的地和沿黄城市会客厅。
  我市积极探索将黄河文化融入“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不断加大黄河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利用力度,以打造黄河生态、孙子文化、高端制造业工业、红色文化、临海文化五大旅游品牌为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文旅+”“+文旅”的融合,“到滨州必看黄河,看黄河必到滨州”的名片持续叫响。
  同时,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文化小镇、孙子文化旅游区、滨海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今年5月份,我市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发布《黄河流域景区发展滨州宣言》,合力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10月份,又举行了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进一步叫响了我市黄河文体旅游品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