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构建“五治”融合新体系 蹚出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滨城区秦皇台乡不断创新、丰富和拓展市域社会治理内容和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格员入户征求群众意见。

    言和驿站调解群众矛盾纠纷。

    法律服务面对面便民利民。

    帮办代办,满足群众需求。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邵一娟通讯员张志刚
  11月24日,滨城区秦皇台乡站东新村王门村民张洪霞拿着积分卡走进党群服务中心的文明村风积分银行兑换超市,兑换了一袋洗衣粉和一袋面。拿着兑换的东西,张洪霞笑得合不拢嘴,“这些积分都是我平时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环境卫生整治和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的,不仅为群里作了贡献,挣了积分还能兑换相应的物品,真是太好了。”
  为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村民道德素养、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秦皇台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在全乡推行“文明村风积分银行”管理,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级管理新格局,为全市基层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
  今年以来,秦皇台乡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推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新体系,创新、丰富和拓展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容和方式,打造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打造出了具有当地特色、时代特征、“五治”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秦皇台模式”。
  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今年以来,秦皇台乡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化调整基层组织,撤销了原有的治理体制未理顺的3个农村社区。在形式上,将全乡48个自然村整合为9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辖5—6个自然村;在机制上,每个行政村成立党总支,选举产生村委会,自然村保留党支部,选举产生村民领导小组;在体制上,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不同方式,每个行政村建立新村办公场所和党群服务中心,实行村“两委”坐班制度。同时,乡党委、政府派驻工作人员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承担党建服务、社会治理、便民服务、帮办代办等为民服务事项;各自然村原有场所保留,负责小组自治、村民议事、经济合作社办公、村民福利发放等事项。
  “我们通过村‘两委’换届,进一步理顺了基层治理体制,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真正把服务群众落到了实处,带动提升了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的能力。”秦皇台乡党委副书记赵国亮说。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党员干部的榜样力量对于激发党员群众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有着重要作用。朝阳新村党总支书记李明自当选以来,便一头扎进了村里。成立合作社、建设“三同”教育基地、带领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搬迁公墓、建设老年公寓和孝善食堂……他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为村民办实事,赢得了村民信任和点赞。如今,村里的党员和群众都纷纷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积极投入到村里的事务之中。
  “党建就好比一根‘针’,社会治理就像是千条‘线’。”秦皇台乡党委书记姬晓龙说,“基层党组织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强保证,通过党建引领构建起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后,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能够有效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秦皇台乡还充分利用主题党日、党员“淬火工程”等节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主流价值、培育文明习惯、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自治”夯实根基,激发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秦皇台乡结合基层组织优化调整,由组合的自然村全体村民共同选举产生新村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和自然村村民领导小组,从根本上实现了以群众为主的自治主体。同时,以优化调整后的9个行政村作为基本治理“单元”,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丰富组织载体,完善村规民约,优化治理流程,提升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了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乡村治理的核心是‘人’,想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就要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村民自愿、自主、自觉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姬晓龙说。为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秦皇台乡积极探索实施了“文明村风积分银行”管理。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细则,对村民的日常行为、品德行为、环境卫生等进行量化考核,让村民明白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从而让村民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秦皇台乡组织委员朱华亭说。
  同时,该乡推行每月固定“议事日”制度,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议事”,共同商议村庄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问题;指导各村修订完善现有村规民约并上墙公示,鼓励村民相互监督、制约,规范日常行为;引导各村实行“一月一晒”村民自我监督机制,将党务、村务、财务事项全程公开。
  秦皇台乡通过多措并举,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抓起,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充分激发了广大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性,形成了基层治理由“政府主导”的单一推动模式向“政府引导、全民行动”的双轮驱动模式转变。
  文明宣教润民心,推进“德治”建设常态化
  今年以来,秦皇台乡以德治为先导,在全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多措并举推进德治建设常态化,在全乡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打造德育阵地,在辖区各村、社区、居民小区,通过制作墙绘、设置宣传栏、展示四德榜、安装LED屏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孝”文化,引导村民培育良好家风家教。同时,积极开展德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娱活动。全乡现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全乡志愿者达到2000多人,占常住人口的10%,注册志愿服务团体10个,每个村都建有志愿小分队。各实践站不断梳理群众需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推动移风易俗等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寒冬送温暖”“文化进万家”、疫情防控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余次,受惠群众达8000余人次。
  同时,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评选文明户和“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人物和道德模范,弘扬良好家风,强化道德教育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聚焦农村结婚彩礼、丧葬礼、滥办酒席等,大力开展陋习整治行动,狠刹攀比风,让婚丧从简逐渐成为群众自觉,引导树立文明乡风。
  “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德治建设系列活动,不断拓展工作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持续强化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全乡深入推进乡村德治建设。”秦皇台乡党委宣传委员张永滨说。
  “法治”保障固根本,筑牢市域社会治理之基
  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秦皇台乡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将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运用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之中,充分利用法制宣传周、“12.4”宪法日等主题宣传日,不断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商户、进机关,筑牢市域社会治理根基。
  近日,站东新村前杜的杜某某来到乡司法所,请求对其与邻居之间相邻宅基地上的一棵杨树的归属权进行调解。在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乡司法所所长李新军多次到现场查看,并召集村干部、村法律顾问和当事人到党群服务中心解决问题。经过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并现场签订和解协议书,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
  秦皇台乡结合地域特点,打造了全区特色司法所品牌——“言和驿站”调解工作室,创立了“三四五”调解工作法,即“三心”“四步”“五法化解”,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闭环式处理。近日,该乡又紧紧围绕基层法治建设要求,落实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设备,独立设立了司法所办公室、社区矫正室、言和驿站调解工作室等,并统一悬挂了司法行政徽章,规范了标识标牌,达到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并健全目标岗位责任制,规范各类岗位职责,各项制度规范上墙,确保各项工作运行规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聘了2名司法辅助人员和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不断充实基层司法所队伍,为司法工作注入新动力。
  今年以来,秦皇台乡持续加强对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力量的协调联动,根据实际情况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全科大网格平台等有效整合,成立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同时,依托乡综治中心,在9个行政村设立法律服务室、村民说事室和“言和驿站”矛盾调解室,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
  “我们通过不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将法治精神延伸、融入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化管理、村民议事、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的全过程。如今,崇法尚法的理念在全乡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秦皇台乡党委副书记赵国亮说。
  同时,乡综治办每月都会召开矛盾纠纷分析例会,分析和排查不稳定因素,推动信访维稳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重点抓好“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定期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调班,不断提高基层调解人员的调解技巧及处理问题纠纷能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智治”支撑激活力,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近年来,秦皇台乡坚持把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和助推器,坚持高起点谋划,创新数字化治理思路,积极用信息技术赋能基层治理,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积极构建纵向畅通、横向聚合、闭环高效的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打造“主动发现、精准落实”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构建了全乡“一张网”大网格管理平台,实现了事件流转、处理及网格员考核等全部通过大网格平台进行,提高了办事效率。迄今,已累计办理网格事项8万多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
  高标准推进“雪亮”工程,擦亮平安“千里眼”。在全区率先整建制完成雪亮工程建设,整合全乡视频监控资源,将48个自然村和4个城市小区全部接入雪亮工程统一监控平台,全乡200多个监控探头全部接入平台监控,重点部位视频图像采集率达100%,充分发挥了预警预防、震慑犯罪作用,全面提高了对各类风险隐患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创建全区首家“云广播”,推进广播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当好群众“顺风耳”。与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在全乡部署智能广播系统,实现统一平台呼叫、分散呼叫相结合,目前已有4个村完成布点实验,推动辖区社会治理向“智治”转变,为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增添科技动力。
  部署鹰眼智能化立体监控,实现24小时全域立体监控全覆盖、信息实时传送。依托辖区铁塔优势,投资150万元布局建设“鹰眼”全域立体智能监控系统,在全乡8个46米高的铁塔上分别安装360度旋转的高空热成像双目云台摄像机,实现社会治安事件、消防预警、智能巡逻、自动报警等功能,每个摄像机辐射半径达3公里范围;同时,在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安装32个低空球机和低空卡口摄像机,实现治安监控、车辆跟踪、人脸识别等功能,实现了高空与低空、远景与近景,人员与设备的互为补充,为乡村治理插上了智慧“翅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搭建好乡村联动的网格治理体系,探索系统、高效、多维的有效社会治理模式,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用‘一张网’办好群众身边事,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姬晓龙说。村规民约上墙,,引导群众自我管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