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年底入驻240余个小区
服务站陆续入驻,打通居民小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类收运的“最后一公里”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任斐通讯员尹树芳
  自去年9月起,在滨城区的不少居民小区中,一座座“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悄然“落户”,分类收集小区居民投放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并有专业车辆进行分类运输,让小区居民身边有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站”,打通了居民小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类收运的“最后一公里”。
  “居民家里有任何可回收垃圾或者有害垃圾,都能到我们服务站分类投放。”郭秀珍是黄河家园二区“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的站长,她向记者介绍了这处服务站的主要功能。记者看到,“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主要分为收集区和商品区两大区域,收集区清晰划分了有害垃圾,以及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纸质品类、旧衣物等可回收垃圾的收集区域;商品区摆放了酱油、卫生纸、肥皂、洗手液等商品,每个商品都标有一定的积分。小区居民可以在郭秀珍这里领取一张垃圾分类积分存折,只要将正确分类的有害垃圾或者可回收垃圾投放到服务站,就能根据垃圾的重量,在郭秀珍这里换取相应的积分和报酬。在收集区的墙上贴着一张价目表,每斤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纸质品类等垃圾的价格一目了然;居民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还能在商品区兑换相应的商品。
  郭秀珍还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引导员。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郭秀珍都会在服务站上岗,帮助小区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做好垃圾称重和付费、积分,其间,她会主动向小区居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发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这个小区的服务站是11月6号入驻的,小区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比较高。”郭秀珍说,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有十几户居民领取了垃圾分类积分存折,开始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能够实现垃圾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积极行动,不断探索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展开,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分类模式,“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模式就是其中的一个积极探索。
  “生活垃圾分类改变的是公众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引导居民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非常重要。”山东旋洁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告诉记者,“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通过报酬和积分奖励的形式,能让居民享受到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消费红利,有利于激发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仅如此,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该公司根据实际对小区居民的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并分别确定了相应的奖励形式,鼓励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比如,针对有家政需求的居民,我们可以提供相应的家政服务;针对家里有孩子的居民,我们可以提供共享图书、玩具等。居民只要主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就能在我们这里换取这些需要的服务项目。”张磊说,“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进驻小区后,还成为了居民休闲聚集的场所,因为这里能提供免费书刊、生活工具、医药箱等服务,一边吸引居民来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同时,公司会经常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微信群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自觉准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服务站进驻小区不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既节约了政府资金,又能满足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需求。”张磊介绍,“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项目具有完善的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全链条收运体系。在前端,服务站进驻小区后,满足了居民分类投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需求;在中端,该公司会使用专业车辆,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在后端,将对可回收垃圾等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向精细化、规模化发展,打通居民小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类收运的“最后一公里”。
  在“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入驻比较早的山柳刘小区等居民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参与度已达60%以上,众多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今年年底,“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计划进驻全市240余个小区,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的思想和理念,引导居民主动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服务站不仅能分类收运垃圾,,还能用积分兑换物品还能用积分兑换物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