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张玉祥坚持把木杆秤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 孟令旭

  12月20日,笔者走进沾化区黄升镇程井村张玉祥家,当年从这个农家院生产的木杆秤曾占据全县木杆秤市场一多半的份额,如今虽然部分制秤工具因长期不用有些锈蚀,但还很齐全,就连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沾化县标准计量所监制牌和合格证铭牌还有一些。
  张玉祥出生于1959年,父亲张世庆因为有木杆秤制作手艺,被当时的沾化县二轻局招工去修理磅秤和制修木杆秤。得到父亲真传的张玉祥在18岁时,到县标准计量所参与修磅秤工作,那时他不但能修理普通磅秤,还能修理过汽车的大地磅,手艺非常精湛。
  随着改革开放,嗅到商机的张玉祥在25岁那年辞去县标准计量所临时工工作,回家专门制作木杆秤售卖。据张玉祥介绍,制作木杆秤需要锤子、刨子、锯、割刀、星条、各式钻、台虎钳、各式凿子、案桌、刨花长凳、蜂蜡等各种工具器材。木料选用那种特别硬、木纹细、丝道直的硬直木,当时盖房的木料大约200元一立方米,而这种硬直木每立方米需要2000元,整整贵了10倍。
  张玉祥介绍,制作木杆秤流程非常繁杂,一般需要30多道小工序,如果按照大类分,大致分为选木料、木料分解、用刨子把分解好的木料刨平圆直、准备秤刀、专用工具标秤、步公定星、打眼、铜线割星、固定星、打磨星、包头、打蜡。这些工序干完了,一杆木杆秤就成型了,可以拿到市场上售卖了。
  说起当年制作木杆秤的收益,张玉祥笑着说他可是1980年代村里第一批万元户。当时,每杆木杆秤小的卖到六七元,大秤能卖到25元左右,不算人工成本,毛利可达70%左右。农村集市五天一集,张玉祥利用间隔时间制秤,每个间隔期可以制作15—20杆木杆秤。每个月平均能赶12个大集,销售收入近2000元,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是笔可观的收入。当时邻居家里有急事要借钱,热心的张玉祥都会尽力帮助他们。
  陪同笔者采访的黄升镇武装部部长颜新良,曾是张玉祥对门邻居。颜新良说,小时候经常看到张玉祥闷头制秤,那种精湛的手艺让他很是羡慕,一直到他参军退伍回来,还能看到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木杆秤。
  如今,便捷的电子秤逐渐取代了木杆秤,他也逐步减少制作,并把留存的木杆秤都卖了出去。不过,张玉祥家中制秤木料、工具很齐全,只要市场有需求,他还能随时制作,并且他家两个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争取把这个老手艺传承下去。
张玉祥((左)展示制秤工具。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