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小泊头镇闯出“盐碱地”变“丰粮田”新路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
  2021年10月,无棣县小泊头镇40亩盐碱地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喜获丰收,经山东农业大学2021年夏玉米测产验收专家组测产,平均亩穗数为4125穗、平均穗粒数为641.1粒、平均每亩籽粒产量为710.27公斤,较相邻对照田亩增产240.83公斤,增幅为51.3%。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鹏表示:“山东省的盐碱地面积比较大,如果充分挖掘这些盐碱地的粮食增产潜力,将对山东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起到强力的支撑作用。”
  小泊头镇位于渤海湾畔、冀鲁交界,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淡水资源匮乏,8.2万亩耕地中盐碱地占到6.3万亩,小麦、玉米亩产普遍偏低。近年来,该镇依靠农业科技,努力探索鲁北地区盐碱地玉米、小麦增产增收新路子,闯出了一条“盐碱地”变“丰粮田”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2020年夏种开始,小泊头镇积极实施滨海盐碱地吨粮田示范区建设项目,在含盐量3‰、ph7.60—8.9的滨海盐碱地上建立吨粮田示范区,依托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耐盐碱型优良品种、土壤修复肥料,科学治理土地的盐碱化程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深度提升生产潜能,小麦、玉米单季亩产量分别达到了675.74公斤、503.4公斤,比对照地块分别增产241.6公斤、97.7公斤,实现了玉米、小麦双季超吨的产量目标,农民亩均增收800元左右。
  2021年以来,小泊头镇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依托该镇40亩玉米、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合作开展滨海盐碱地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实施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中低产田小麦玉米周年增产提质增效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将试验筛选出的适合本地生产种植的良种良法推广给广大群众,引领全县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该镇积极做好与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的对接文章,建立了“以才引才”“以技引技”工作机制,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8个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吸引了大批农业专家驻镇开展产学研合作,先后引进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泰山学者”6名、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名,培育出国家级农业示范合作社、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各1个,建立博士工作站1个,成立农业科创团队、研发中心3个,承办省级农业技术研讨会(论证会)3次,推广小麦深耕深松、宽幅精播等主推技术11项,成为全省闻名的农业科技创新洼地。
  同时,该镇注重本土人才培育,每年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1200人次,其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刘国利为代表的本土专业人才,先后培养出“齐鲁乡村之星”1名、“滨州市乡村之星”3名。
  小泊头镇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把广袤的盐碱土地变为资源优势。截至目前,该镇累计争取各级资金1100余万元,建立了小麦和玉米高产创建、树木种植、枣业研究、品种展示基地4处,总面积2200亩。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