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滨州智造”纳纤膜口罩凭何登上北京冬奥“舞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王辉通讯员房志浩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间,北京冬奥会已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北京冬奥会上,有这么一款小小的口罩,运动员佩戴它、志愿者佩戴它、报道赛事的记者也佩戴它……在世界瞩目的舞台上,它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款口罩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定制版纳纤膜防护口罩。
  那么,这款口罩,它是如何研发制造的?它注入了怎样的科技元素?它为何能够频频亮相出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这款口罩的诞生地——愉悦家纺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采访,探究它凭什么能够登上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舞台,在这一款小小的口罩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卓越不凡的研发路径。
  一款小小的口罩在设计元素和颜色运用上表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大国风范
  1月28日,愉悦家纺向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交付北京2022年冬奥会定制版纳纤膜防护口罩。据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定制版纳纤膜防护口罩是愉悦家纺与北京服装学院孙雪飞教授、刘莉教授团队合作设计研发的。口罩采用了“纳纤膜柳叶型立体防护口罩”样式,在设计元素和颜色运用上,充分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好祝愿集中展现在一方小巧精致的口罩上,完成了“汉风祥云”和“喜上梢头”两个系列。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艺术高峰,是中国传统装饰史上的“诗性”时期。“汉风祥云”灵感来自汉代云气纹,气势遒劲、灵动奔放。气韵生动的云纹与充满动感的冰雪运动存在某种内在契合,二者结合表达飞升与祥和如意的寓意。中国古人以喜鹊喻喜庆之事,而松柏带给人的不只是丰富的物质财富,还有其傲雪凌霜的气节,更多的是蕴藏在精神世界中的无穷价值。喜鹊与松枝即组成了“喜上梢头”的吉祥图案,表现人逢喜事,神情洋溢,也包含为奥运健儿赢得奖牌报喜的寓意。“汉风祥云”和“喜上梢头”两个系列4个配色方案,运用中国红、冰雪白、霞光粉等色彩渐变重构,体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与大国风范。
  小小口罩蕴藏的“黑科技”,能为人们提供阻隔病毒的“超级”防护
  作为北京冬奥会“定制口罩”,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别看口罩只有薄薄一片,里面却蕴藏着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才取得的“黑科技”。
  这款口罩运用了愉悦家纺的“黑科技”材料——纳纤膜。纳纤膜是由愉悦家纺联合青岛大学房宽峻教授团队研发而成,是一种具有高透、高物理阻隔的全新纳米级阻隔材料,不仅能够充分阻隔各种微小颗粒、真菌、细菌以及流感和新冠病毒,同时因其为物理阻隔从而摆脱了静电吸附因静电的衰减从而降低阻隔效率的障碍,真正做到了精准防护的目的。
  青岛大学生态纺织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愉悦家纺首席科学家房宽峻告诉记者,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防护口罩主要是利用静电吸附原理来吸附病毒,随着静电的衰减,口罩对病毒的阻隔效率不断降低,因此这种口罩都是一次性、临时性的。同时,伴随着人们的呼吸,普通防护口罩内层总会聚集一些小水珠,影响口罩佩戴的舒适度。纳纤膜防护口罩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纳米级的阻隔材料就像一层超级细密的防护网,充分阻隔各种微小颗粒、细菌、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只要口罩不损坏,其防护效果便是长久的,可长期使用。同时,纳米纤维膜防护口罩的内层布和外层布所使用的材料吸水性不同,可以将水汽传递到外层,形成单向导湿功能,这样就可以保持口罩干爽透气。
  从实验室到工厂,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实际上非常有难度。“我们做一个小尺寸的纳米纤维膜样品很容易,但是批量化生产口罩需要设计开发研制专门的生产设备,实现连续化、稳定化生产,这其中攻克的难关太多了。”房宽峻举例说,纺丝区域是一个开放体系,却要让温度湿度维持恒定数值,这就如同家里开着门开着窗还要保持恒温恒湿一样,是生产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虽然纳米纤维膜防护口罩小小一片,其生产却涉及材料、机械、自动化、流体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纳纤膜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并开发了环保有机溶剂,从而使纳纤膜的使用具有了环保绿色的功能和作用。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