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党建引领 企业带动 项目支撑 产业富民
梁才龙王崖村“四个三”发展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郭刚通讯员高吉乐



  近年来,滨城区梁才街道龙王崖村抢抓乡村振兴和沿黄开发契机,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带动、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为思路,创新推行“四个三”发展模式,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该村告别过去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农业村、“空壳村”,去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农业产业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突出“三个带动”,党组织引领乡村建设
  龙王崖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产业联合党支部”,通过设立产业党校、实习基地、党员企业示范园,发挥党组织在项目建设、特种养殖、政策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淬火工程”农村党员集中培训,专题学习“沿黄村居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主题课程,并先后组织党员赴淄博、青岛等地区学习,充分借鉴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村务工作小组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指挥部。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龙王崖村党小组成员认真谋划“党建+旅游”发展思路,确立了“老村保护性开发,新村景观化提升,土地集约化流转”的发展路子,抢抓沿黄开发有利时机,以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对龙王崖村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村党小组在确立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凝聚发展合力,发挥老干部“智库”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让党员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助推器。面对土地流转难题,党员积极带头,并主动入户疏解,分析形势,阐明利弊,增强群众对组织的信任。
  凝聚“三股力量”,沿黄开发取得新突破
  龙王崖村认真贯彻街道党工委“1+2+N”总体思路,围绕沿黄开发,着力打造“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相融并进,乡村风韵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的沿黄休闲观光旅游带。
  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积极融入沿黄开发大局,全力做好民俗特色村建设,力求打造沿黄休闲观光旅游带上的节点工程,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滩区黄河古村的乡土气息。
  发挥村企联建“动力”。借助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动员社会企业参与村企联建,将企业的资金、人才与村委会的优势资源整合。企业将大棚承包给村民,同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将村民培养成农技员,企业按劳计酬,承包户每月收入可达2600多元。龙王崖村先后与中裕集团、大有新能源等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采取“集体入股+村民参与+企业运作”的方式,建成龙崖种植合作社、盛泽梅苑等农业产业园,种植生态、高效的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2020年又新引进南美多肉景观植物种植,将现代农业发展与电商直播带货相融合,打造现代农业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建立起外部沟通、内部协调、系统联动的工作机制。争取山东省农工办、市人大机关等建设资金300余万元,对村居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协调联通、电信、移动、广电等4家电信运营商对村内的1000米通讯电缆进行入地改造。联系滨州农商银行对全村实行整体授信,对65户(大家庭)每户授信5万元,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热情。
  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农商旅协调发展
  升级现代农业,实现“硬实力”的转变。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功能,改造升级传统农业,生产管理逐渐规模化、精细化,以农促旅、以旅带农,把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形成了农商旅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龙王崖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60余人,人均年务工收入近3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余户,发展果蔬种植300余亩,实现收入1000万元。该村也从集体收入不到3000元的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了收入9万元的经济强村。
  改善村容村貌,实现“软环境”的转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居民幸福感。结合沿黄开发建设,在骑行绿道附近打造农耕园景点,以彩绘墙体图、木质造型和农耕工具实物展示为主,彰显沿黄特色。在村内建设篱笆长廊,竹篱笆造型似龙鳞,与村名、龙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打造“精神堡垒”观赏点。在完成墙体粉刷的基础上,辅以彩绘、浮雕立体画,凸显黄河四季农耕、丰收、庆典文化,展现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
  改变生活方式,实现“新思想”的转变。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倡导“爱护环境,你我有责”的环保意识。对墙体进行喷漆美化,增设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宣传文明新风。加强村文化活动的组织、培育,挖掘当地优秀民间艺术。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村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陈规陋习,构筑起农村精神文明的新阵地。
  坚持“三治并举”,为乡村振兴赋能
  全面发动和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农村“五老”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格局。 
  施行群众代表“胡同制”,即一条胡同8户人家,从中选出一人作为代表参事议事。村级财务、大小事等即时公布,按月公示。对于群众关切之事,村委会调查清楚后即刻答复,不确定时直接请有关专家答复。
  提升乡村德治。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文明公约,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对于赡养老人,村务小组明确不赡养者要做出书面申请,并张贴于公示栏,经村民表决,确属困难者,由党组织负责解决。善用正反激励,对全村优秀家庭和个人颁发“幸福之家”等奖牌,对落后者进行劝说批评;抓实荣誉感,倒逼个人查缺补漏,鼓励通过自身努力赢得肯定,为家争光。
  构建乡村共治。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缩短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用好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网格员、包村干部四支队伍,形成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大综治工作格局。做好重点民生工作,协调设置校车点两处;发放奖学金、助学金5万余元;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人身意外险;投资17万建设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年盈利额预计25000元。
紧邻黄河的龙王崖村旧貌换新颜。 
土地流转建起高标准设施农业,多肉植物养殖亩产值达到近百万元。
村庄实现蝶变。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