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邱芹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
近年来,一批开中国之先河的产学研创新案例在滨州大手笔书写,一批“卡脖子”难题在这里化解。
魏桥创业集团首家产业化运行的600千安特大型电解铝生产线领先全球,西王特钢建成国内首条高端装备用特殊钢智能清洁制备示范线;超高精细光刻胶项目在滨州经开区试生产;京博控股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滨州,争当中国“产学研”创新的“试验田”,并且不断结出丰硕果实。
“产学研”创新,滨州企业既具备实力更拥有眼界和胸怀
来自滨州科技部门的信息:自2011年至今,中科院已与滨州3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一所科技“大拿”云集、创新资源集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何能坚持十几年与貌似平凡无奇的滨州结缘合作?
从中科院与许多企业合作的案例中,记者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与中科院合作的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眼界、相当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双方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取决于企业的实力和未来图景。恰好,滨州就是一个专门生产大企业的地方!
目前,全国500强企业滨州有6家,山东民营100强滨州有9家;魏桥创业集团连续10年跻身世界500强榜单。2021年,滨州市全社会的科技研发投入占到了GDP的比重是3.36%,居全省第一;滨州的企业家愈发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已成为科研投入的主体。
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表示:企业发展必须有面向未来的项目和魄力,我们不着急迅速拿到成果、迅速打开市场。我们给予合作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来做研发。
科学家专注于“从0到1”的突破,企业家负责成果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在滨州,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当属“全球首家产业化运行的600千安特大型电解铝生产线”,其研发单位为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针对这条生产线,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曾坚定地表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世界第一!我们不但要做大,还要做强,要做全球最环保、最先进的铝企业。”该生产线于2014年建成投产后,不仅打破了世界超大型槽体的纪录,其更重要意义在于:率先在铝行业全面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各项指标均远优于《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直流电耗每吨铝低于12400度,比电解铝行业能耗限额标准降低1000度左右,系列吨铝能耗和排放全球最低。
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处于“普钢严重过剩、特钢依赖进口”的低潮之际,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提出了“钢铁行业与装备制造结合”的普钢转特钢发展新思路。当年6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与西王特钢握手合作,共同致力于高端特钢的研发与生产,承担破解国家“卡脖子”工程。在合作中,双方共同建设了全国第一条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装备用钢清洁智能制备示范线”,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自动化全封闭气密保护浇钢车,已成功开发出高端轴承钢、铁路用钢、国家重点工程用钢、海工用钢、大型风力发电用钢、大型压力容器用钢、大型轧辊用钢、高性能模具钢等120余个特殊钢新产品,全部面向高端制造。2021年10月,双方联合承担的国家卡脖子专项,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当年试制的1000多吨材料,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进口替代的产业化能力。当下,双方正共同致力于打造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
2019年12月23日,西王特钢发行的1亿股股份正式授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及其研发团队,其中4900万股授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附属公司,其余5100万股授予第二批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主要人员。这1亿股股份落地,标志着中科院技术入股西王特钢的股权全面落地,中科院正式成为西王特钢的股东。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是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一直强调的方向。西王以上市公司股份的形式直接给予科研团队,成为全国产学研合作的范本!
不局限于单一技术项目,滨州创造出“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2011年起,中科院的院士专家们与滨州企业、政府甚至是最基层的农民携手,把自己最珍贵的科研成果“播撒”在黄河三角洲的这片土地上。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肝胆相照十几载,滨州以丰硕成果回馈院士专家的辛勤耕耘,成为山东省“中科系”转化项目最密集、最具典型性和影响力的地级市之一,并且持续拓展着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2022年2月21日,魏桥创业集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在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魏桥国科金属材料中心建设和首批12个项目实施。
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介绍,2022年,企业与中科院金属所合作,将做成四件大事。一是在邹平启动新能源装备创新基地建设,以魏桥与广富、金属所特殊钢应用研发合作为契机,开展轻量化配套用特殊钢及零部件制造,布局氢能新材料中试研发和应用示范。(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