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滨州:人才与城市互成就共成长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丁春贵
  曾经,在实验室做科研几乎是山东海逸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钰日常生活的全部;一心想要“不一样活法”的他,2016年回到家乡滨州创业。经过无数次试验,他和同事成功突破了赤泥资源化利用产业化道路上的障碍。在政府全流程“帮办、代办”和全周期“政策直达”政策帮助下,程钰获得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企业投资近亿元的厂区拔地而起,国内最先进的微生物培育驯化中试线也在建设中。
  从公司成立时,除了博士学位证书和一张专利证书外几乎一无所有,到取得包括3项发明专利在内的20多项专利,主持编写了行业内的系列标准,成长为一家潜力无限的高新技术企业,程钰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正是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给他的创业之路插上腾飞的翅膀。
  人才聚,则城市兴。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业态,关键是人才。滨州市一致认为: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突围,必须用高品质人才环境来拴心留人,做到政策最优、机制最活、服务最暖、氛围最好。从连续举办滨州人才节、“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到创新实施“三进三创”工程、重大技术项目“揭榜挂帅”机制……近年来,滨州市坚持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双链融合”,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实现同频共振,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
  如今,像程钰这样在滨州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越来越多,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高端专家430余名,本科以上大学生4万余名,其中硕博士4700余名,实现了“人才净流出”到“人才净流入”的根本转变。各类人才在滨州找到诗和远方,尽情释放创新智慧、创业激情,共同书写滨州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滨州更出彩的华丽新篇章。
  政策最优——就业补贴等走在全省前列
  吸引人才要靠真心实意。人才政策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爱才诚意和求贤之心。
  滨州连续5年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先后出台50多个综合性政策文件及配套实施细则,覆盖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各层次,贯穿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形成覆盖广泛、层级清晰、保障有力的“引育留用评”政策体系。在就业补贴、人才评价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例如,对到企业就业或来我市创业的青年人才,全日制博士、硕士、大学本科生,每月最高补助分别为7500元、3000元、1500元;在滨州购房的,再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5万元购房补助……2018年以来,滨州市累计兑现各类人才、用人单位、平台载体奖励3.1亿元。
  机制最活——把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
  企业作为人才的使用者,对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评价标准最具发言权。滨州向用人主体授权,把选人用才的“指挥棒”交到企业手中,相关部门仅设置评价原则性要求,不参与具体评价工作,实现“是不是人才,企业说了算”。
  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春雷是公司一线冷轧工程师,只有高中学历,但爱好钻研、技艺精湛,为企业创造了丰厚利润。通过人才分类自主评价,他成功入选“渤海英才·企业优秀人才”市级人才工程。滨化集团作为全市首家“特级技师”(相当于正高级职称)自主评价试点单位,通过人才自主评价,3人取得特级技师资格,28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进一步畅通了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目前,通过在全市100余家规模大、人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开展试点,共评价出市级人才77名,其中经营管理类46名、专业技术类19名、高技能类12名,进一步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