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院校办进企业里 技术转化在园区
博兴县经济开发区探索建立“N1N”校企联融模式,推动园区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滨州日报/滨州网博兴讯(通讯员任杨杨报道)自“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博兴县经济开发区聚焦园区企业产教融合不够、实业创新不强等问题,探索建立“N1N”校企联融模式,将学校办成企业的培训基地、将企业办成学生的实践基地、将园区办成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真正实现了园区产教融合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全面提升”。
  聚焦产业所需,多层次实施产教融通
  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坚持校企“双元育人”,引导校企共建,推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院校共建特色专业或产业学院,促进产教供需双向精准对接,实现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
  把校园办在企业里。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实训基地,把课堂搬到企业,把实践移到车间,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目前,已有44家企业与190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建成各类实训实习基地9个。
  把技术转化在园区中。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人才集聚优势,着眼于突破“无人区”“卡脖子”问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聚焦实业所急,多方位推动“四链”贯通
  依托石油精细化工、粮油食品深加工、商用厨具、新型金属材料等主导产业,深挖比较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成立山东千乘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院校和企业合作桥梁,构建“原创研发—产品中试—应用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首创“院团会站”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促进高校“研之能”与企业“产之需”精准对接,提升开发区研发创新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深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市场。先后与高校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转移转化中心80余处,推动100余个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落地投产。
  聚焦企业所盼,多维度促成校企互通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载体。一是坚持“请进来”洽谈合作。定期组织科技镇长团、体悟实训团等专家学者,到辖区内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合作。连续举办四届“校企联融发展”大会,共邀请60所高校参与活动,与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型协议110个。二是坚持“走出去”主动对接。开展“高管进高校”“青鸟计划”等系列活动,组织企业高管走进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50余所高等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人,累计储备项目100余项。
  聚焦发展所向,多领域推动机制打通
  创新组合式保障机制。制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政策,对重大研发项目和成果转化、新认定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按规定兑现政策性奖励。
  创新合作式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18所高校设立科研基金,设立中国“化工与材料科技奖”“博士论文奖”,单项最高奖金100万元,目前累计发放奖金1140万元。
  创新共享式服务机制。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落实引进人才“一卡通”服务政策,为校企共享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健康查体等26项暖心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下一步,博兴县经济开发区将认真贯彻博兴县委、县政府“1261”工作部署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走在前、开新局”为引领,为加快推动博兴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