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燕王高开道
侯玉杰
  高开道(?-624),阳信县人,生活在唐末隋初,具体生卒时间不详。年轻时,高开道以煮盐维持生活。他天生有神异,据说奔跑时能够追上快马。隋朝大业年间,因为隋炀帝横征暴敛,加之远征高句丽,山东一带的人民负担沉重,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大业九年(613年),厌次(今惠民)人格谦起兵反隋,拥众十余万,自称燕王,高开道也前去投军。在一次作战中,格谦被隋军围困,左右逃散,莫敢救援,高开道只身回援救护主帅,因为作战勇敢被任命为将军。
  大业十二年(616年),格谦被隋太仆卿杨义臣所杀,残余队伍也被隋将王世充所击溃,高开道仅率百余人狼狈逃往海边藏匿起来。虽然起义被暂时镇压,但是此时的隋王朝已经被农民起义打击得摇摇欲坠,隋炀帝本人也被这种局面弄得心灰意懒,逃往江都。高开道经过短期休整,迅速壮大起来,随即出击沧州,召集部伍,起义的声势再度壮大起来,随后开始向北进攻,纵横辽东湾地区,从临榆关到怀远关一带的城镇、戍堡都被他攻破了。
  武德元年(618年),隋朝将领李景守卫北平郡,高开道率兵围困,连续一年未能攻破。李景也自虑守不住,弃城而去。高开道占据北平郡,接着又攻破了渔阳郡,队伍发展至近万人,还有战马数千匹,遂自立为燕王,建都于渔阳,年号始兴。此前,有怀戎县的佛门弟子叫高坛晟的,因为县令举办斋会,当地的知名人物参与众多,高坛晟和他的五十多名僧徒趁机杀掉县令和镇守的将领,挟持众人而反,自称大乘皇帝,立尼姑静宣为耶轮皇后,建国号为法轮。当夜,高坛晟派人招降高开道,结为兄弟,改封他为齐王。高开道率五千多人归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偷杀了高坛晟,吞并了他的部众。
  唐武德三年(620年),高开道再次称燕王,开始设置百官。唐将罗艺在幽州被窦建德围困,向高开道求救。于是,高开道率两千骑兵前去救援。窦建德害怕高开道的骁勇,不战而退。高开道因此通过罗艺向唐朝求降,被封为北平郡王,赐姓李,授蔚州总管。高开道于是率领五百骑兵抵达幽州,想要趁机兼并罗艺军马,但罗艺对其防范严密,高开到未能得手。
  武德五年(622年),幽州发生了严重饥荒,高开道假装答应供给粮食,罗艺派老弱前去,高开道均厚待他们,罗艺也非常高兴,就没有对他防备,再发兵三千人、战车数百乘、骡马千余匹到高开道处请求支援,结果全部被他扣留了。此时,高开道的地盘北部连接突厥,兵强马壮,乃与罗艺断绝关系,复称燕王。
  这一年,刘黑闼进攻山东,高开道和他联合,率兵攻打易州,又派他的部将谢棱诈降于罗艺,请求罗艺出兵迎接。罗艺派兵将到怀戎,被谢棱成功偷袭。高开道数次招引突厥军队频繁来掳掠,恒州(今河北正定)、定州、幽州、易州(今河北易县)等地都遭到破坏。因为高开道的部队善于进攻,突厥颉利可汗围困马邑(今山西朔州),就用他的部队为先锋,劫掠了马邑。这个时候,几股大的反唐武装都已被平定,唐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加强。高开道想投降唐朝,担心自己有过反复,害怕被治罪,又有北部的突厥的势力可以依靠,因而举棋不定。但是高开道的队伍中骨干是山东人,大家常年在外征战,都思乡心切,人心开始不稳。
  高开道有亲兵数百人,都是健壮勇敢的战士,号为“义儿”,均在高开道的府邸中担任警卫。这些义儿由投降他的将领张君立和高开道自己的爱将张金树共同率领。武德七年(624年),张金树秘密派数人潜入高开道的家中,假装与义儿们游戏,到了傍晚,偷偷地弄断义儿们的弓弦,藏起他们的战刀,把他们的长槊收集起来藏于床下。等到天黑,张金树率领他的部众高声吆喝来攻高开道的府第。而先前派遣进来的人,抱起义儿们的长槊夺门而出。义儿们仓促应战,而弓弦已断,战刀已失,长槊也被人抱走了。张君立则率众在外城举火相呼应,内外夹攻。义儿们走投无路,都纷纷归降了张金树。高开道知道大事不好,于是身披铠甲,挺起长枪向外冲杀,无奈重围如堵,绝境难逃,他只好退回屋内,手持兵器坐在大堂上,与他的妻妾们行拳喝酒。张金树等人害怕高开道的勇猛,没有人敢于向前。天快亮时,高开道先勒死其妻妾和孩子,然后自杀了。张金树率兵把所有的义儿都抓起来杀掉,又杀了张君立,总共杀掉了五百多人,然后率众投降了唐朝。
  高开道自称王到武德七年(624年)灭亡,共8年的时间。唐朝政府在高开道占领的地盘上设立妫州,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张家口市、怀来县、延庆县、赤城县、崇礼县、张北县、涿鹿县一带。
  高开道十分彪悍勇猛,《太平广记》记载了他的一则传奇故事,广为流传。传说,在一次战斗中,高开道被箭射伤,箭镞深入骨中。该箭头是带倒刺的。高开道命令医工拔箭,医工不敢拔。高开道问为什么,医工说,害怕大王疼痛。高开道生气了,立即将这名医工斩首。再换一名医工,这名医工说,我能拔出来。于是,医工用一把小斧子刺进箭头的下方,用棒子将斧子打入骨头一寸,再用钳子把箭头拔了出来。医工在进行这些操作的过程中,高开道喝酒吃肉,谈笑风生。事后,高开道奖励这名医工二百匹绢。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