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小菌棒撑起“致富伞”
台子镇推进抓党建促实体强村工程,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强村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通讯员王立文报道)深秋的田野,一派丰收图景。走进邹平市台子镇张石辛村食用菌合作社大棚,菇香扑鼻而来,眼前一簇簇平菇已“露头”,鲜嫩肥厚如撑开的小伞。村支书张洪峰正弯腰采收、分级,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其身后,一垛垛码好的菌包整齐排列,菇农们推着载满菌包的小车来回穿梭,挑选、摆放、浇水……
  谁能想象得到,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废弃鸭棚。
  今年以来,台子镇积极探索推进抓党建促实体强村工程,进一步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作为村支书的张洪峰坐不住了,如何将这项工作做实,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让他很是费脑筋。
  村里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几番苦苦思索后,张洪峰想到了村内几个闲置鸭棚,并萌生了把这一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的想法。几年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养殖户决定外出打工,鸭棚从此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有碍观瞻。
  “经过村‘两委’协商研究,专家实地察看,以及去章丘、高青等地多方考察,我们认为平菇种植不受土壤限制,市场前景也好,比较适合我们村发展。”张洪峰说。
  项目敲定,8月底开始,张洪峰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将5个鸭棚进行彻底整治,从德州等地购买棉籽壳、玉米芯近40吨,从惠民县购买菌种近1.5万公斤,制作菌包后发酵。为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合作社还配套了周转箱、分拣、冷库等设施。
  张石辛村食用菌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项目总投资20余万元,其中村集体出资5万元,并吸引9户农户入股。
  “现在刚开始出菇,产品主要供应当地超市、食堂等。待一周左右大量上市,一天预计能出1500余公斤。”张洪峰介绍,这一产业每年大概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食用菌产业在张石辛村落地,壮大了村集体实力,也为村民撑起一把把“致富伞”。生产后的食用菌基质再还田,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生物质能源的循环低碳利用。
  “平时在村里干保洁员,有空就过来干活,活不累,还能挣双份工资。”正在大棚内忙碌的村民石林祥笑着说。
  张石辛村食用菌合作社常年用工10余人,忙时则需要二三十人,在为本村村民带来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群众共同富裕。“我跟我对象开了一家电气焊维修店铺,不忙的时候,我就过来做菌包,时间自由,能顾家还能挣个买菜钱。”张家庵村村民杨爱玲介绍。
  据悉,下一步,食用菌合作社将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打造集培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让村民不出门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同时进一步打开商超及批发等销路,扩大市场,增加村集体收益,实现富民强村。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