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报道)10月25日,市委宣传部召开“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组织工作发展成就。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更加严实的作风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强基础、建队伍聚人才,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牢固。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党员26.11万名,基层党组织14146个,分别较10年前增长17.16%、6.23%。其中,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5.3%,较10年前增长25.8%。公务员14754名,今年8月份,庄艳同志荣获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接见。
坚持政治引领、塑形铸魂,思想行动更加坚定
深化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全市组织部门高质量举办轮训班、读书班、学习班,累计培训22.5万余人次。聚焦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牵头组织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聚力开展“富强滨州”“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集中教育走深走实。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建成投用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创新实施共产党员“淬火工程”,累计培训党员50余万人次,经验做法入选省改革攻坚教学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基层基础更加坚固
把牢方向,党建引领有形有力。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每年开展党建巡查、述职评议,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点题推动建立党建过程管控机制,构建“月度提醒、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评议”全周期闭环链条。
筑牢堡垒,红色引擎提速提效。高质量完成3轮村“两委”集中换届,村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比例提升近20个百分点。村级集体经济由10年前一半村不足3万元,发展到2021年底1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八成。市县累计选派50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补助资金由10年前不足2亿元增加至6亿余元,翻了近两番。
聚力改革,治理机制出新出彩。城市社区由24个优化为206个,社区服务和工作经费增长了近8倍,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做实建强1423个网格党支部,固化疫情防控“2+1+1+N”应急处理机制,选派235名“渤海善治先锋”,党建引领平急结合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打造“渤海红色物业”品牌,组建新业态行业党组织21个,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向阳花”行动。
激活细胞,党员队伍善作善成。10年间52869名各方面先进分子光荣入党。号召15.1万名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坚守在一线、奋战在一线,成功抗击台风“利奇马”“烟花”,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建党百年之际,受中央表彰的“两优一先”对象总量和覆盖类型均创我市历史新高,市级表彰“两优一先”对象498个,为2.2万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拍摄制作的《百年风华红色起点》荣获省委组织部特别奖。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干部队伍更加坚强
公道选用干部树立鲜明导向。用数据说话、靠业绩评价,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特别是,近年来省对市考核位次不断提升,先后荣获“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3个单项奖。
考准考实干部做到知事识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干部“政治体检”,试点建立政治素质档案“1+5”工作机制,高质量完成2次市县领导班子换届,“以信息化手段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预防和治理拉票助选”先后荣获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创新实施“一事一评”平时考核,时时评、事事评的做法得到省委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创新组工干部“一线三联”,持续开展年度考核调研和“三亮三评”、新旧动能转换、精准脱贫攻坚等专项考核。
系统培育干部确保后继有人。累计招录公务员3117人,选调大学生村官、选调生796人,特别是近三年招录清华、北大选调生12人,蓄足蓄好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经历结构持续优化,接续实施年轻干部梯次培养“789”计划和“1+3+N”工程,创新开展“党政干部历练计划”、“品质滨州”年轻干部历练计划、“跨界融·河”交流计划。今年以来,年轻干部总体配备率走在全省前列。
聚焦能力提升打造专业队伍。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以来,先后选派327名干部赴合肥、泰州、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开展融入式体悟实训,求学问道、学思践悟;创新并连续举办10场“滨州干部讲堂”,围绕“83”工程、“八大品质”提升等开设重点班次,组织培训干部达5.7万余人次。
持续激励干部促进担当作为。先后对301个集体和106名个人及时表扬,实现乡镇工作人员收入水平高于县直同职级人员14.47%;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相关经验做法,中组部《组工信息》予以推广。相继出台干部能上能下、容错免责等实施办法,“组织为干部担当、上级为下级担当、让干部在一线义无反顾担当”的导向更加鲜明。创新开展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向阳花”行动,打造形成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关爱干部身心健康服务体系。
坚持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实施人才“双进”“三进”“三进三创”工程,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7.4万余人,较10年前增长52.66%,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1852人,实现了人才“净流出”到“净流入”的结构性转变,先后荣获“2017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9—2020年度山东省组织工作创新奖”。
人才支持政策持续升级。先后5次升级人才政策,制定出台50余个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其中2022版“人才新政”10项补助政策中,5项全省第一、4项全省第二,人才建设资金由1500万元提高至2亿元,翻了近四番。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力实施“硕博优选”、“城市实习生”专项计划,引进硕博士1069人,吸引4400余名大学生来滨实训。实施“渤海英才”市级人才工程,在全省创新开展企业人才分类自主评价,构筑起杰出贡献专家、“N十佳”优秀人才、企业杰出人才、企业优秀人才“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共评选“渤海英才”1455名。
聚才引智平台日臻完善。建成国家级平台载体34家、省级以上科创(人才)平台376家,设立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3处人才联络服务站和40余处引才工作站,先后组织“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选择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系列活动,特别是2019年以来,引进高端专家47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学生超过4.4万人。
人才服务质效显著提升。自2020年开始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筹建10000套人才公寓,5000余名人才拎包入住。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医疗保健等制度体系,建立起440余人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已为2300余名人才提供免费健康查体服务。2020年,省内首创并连续举办三届人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