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民族粮油企业面临着与跨国企业“搏杀”的大环境。这个时候的渤海实业初出江湖,羽翼未丰。
当时国内粮油企业龙头益海集团与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渤海实业站到了企业发展历史的“十字路口”。掌舵人舒忠峰深谙渤海实业的优势和短板。他的选择是加盟益海集团,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掌握国际市场应对经验,学会用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来审视规划作为世界大宗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大豆压榨产业,渤海实业沿海沿江发展的思路也就此打开。
2004年底,渤海实业毅然选择结束与外商合资,开始二次创业求发展的征程。当时,北部湾、东南沿海、江浙、山东、环渤海湾等大豆加工产业集群已经形成,而且大豆压榨企业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外资企业对国内粮油市场逐渐形成垄断。
舒忠峰始终坚持:唯有竭力追赶,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渤海实业坚持“优势膨胀,强项滚动,先粗后细,由量到质”的发展原则,发挥港口物流优势,在商业繁华、人口密度大的沿海沿江布点,先后在青岛、湛江、北海等建成大型粮油综合加工基地,一步步刷新着粮油布局版图。
粮油加工属于大宗农产品加工贸易,行业所需的大豆加工量80%至90%需要依靠进口,对港口依存度高且体量大。以渤海油脂为例,从港口通过集装箱、火车、汽运等倒运方式拉运大豆到工厂的吨费用为60元,按照目前年加工量仅物流输运成本就增加4000万元以上。要赢得竞争,就要临近港口布局,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渤海实业最终形成了以压榨大豆,生产豆粕、大豆油和小包装油为主营业务,兼做菜粕及菜籽油等业务的发展格局。其中,食用油直接服务国民餐桌。近3年,渤海实业生产食用油约130万吨,占全国大豆油消耗量的8%左右。
豆粕,作为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的重要原料,间接为消费者提供肉、奶、蛋,保障餐桌粮食安全。近3年,渤海实业生产豆粕550万吨,占全国豆粕消耗量的8%左右,带动全省饲料业和畜牧业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民族企业在食品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使得中国人更能将自己的饭碗端牢,中国人才能吃得更好。
布局未来科创打造竞争优势
在渤海实业努力追赶,走出滨州,布局全国,与外资争抢市场份额的同时,一些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渐渐暴露出来。
“我们在不断发展追赶的过程中,最初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品牌价值的巨大潜力,错失了品牌建设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渤海实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努力补齐品牌短板,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渤海实业拥有‘坚小果’‘渤海’等食用油品牌。其中,‘渤海’是食用油主打品牌,被评为‘山东知名品牌’‘山东优质品牌’‘山东省放心油’。‘坚小果’是渤海实业坚果食用油专业高端品牌,入选‘齐鲁粮油’暨省级‘好粮油’产品和‘山东省放心油’,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舒泉先说。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渤海实业将继续锚定长远,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引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渤海实业先后与江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院士工作站、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等十余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及人才载体平台。
目前,渤海实业已建立起涵盖大豆加工、棉籽加工、微生物油脂加工、天然纤维素纤维、节能降耗等五大方面的知识产权体系,拥有授权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
同时,渤海实业还持续开展节能降耗、绿色化工艺推广,持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围绕企业级工业互联网、生产物流智能化、产品销售电商化、管控一体化,构建智能化工厂,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十四五”期间,渤海实业将发挥现有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聚焦粮油板块核心业务,在放大制造业优势上加快突破,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突出主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充分释放食用油品牌赋能企业发展的价值能量,并最终实现1000万吨产能规模,稳居全国油脂加工民营企业第一位。
二十余年岁月,驰而不息再创新辉煌。渤海实业创始人舒忠峰始终心系家乡建设,市委、市政府号召打造‘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氛围,更是深深吸引着扎根滨州、走向国际的渤海人。近期,渤海油脂150万吨饲料蛋白加工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二十余年芳华正青春,渤海实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笃定前行,努力打造以资源循环型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团,助力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