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滨州,推进“生态颜值”转换为“发展增值”。
实现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共识和潮流。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滨州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和环渤海“1+12”城市的叠加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开创了滨州生态文明新纪元。我们大力实施“四减四增”行动,地炼、粗钢、焦化等产能陆续转移退出,传统低效产能就地改造成高端绿色产能,十年来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2%,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尤其是,我们用足用好光伏、风电等优势资源,成立了新能源集团,组建了百亿规模投资基金,形成了“一港四园”风光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山东最大的鲁北(滨州)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书写着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的滨州华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今后我们要接续奋斗,推进绿色发展争先向前,探索生态文明新路径,使环境品质更美,助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争先向前,让发展质效更高。以落实“双碳”目标为机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好能源消耗“减法”,制订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严格落实“三个坚决”行动,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做好发展质效“加法”,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促进单位能耗产出效益持续提升。
推进绿色发展争先向前,让资源效率更高。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清洁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步伐。以资源换产业、先产业后资源,推进渤中19-6凝析气田、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海上风电并网适应性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加快实施鲁北水库、徒骇河水系打通等工程,做好源水、用水、留水、节水、管水“五水并举”文章,让水资源动起来、活起来、润起来。
推进绿色发展争先向前,让生态颜值更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狠抓污染源治理,让天更蓝。抓好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功能恢复,让水更清。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开展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规范处置固废、危废,推动固废综合利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让土更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