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3.8万人
全市人社系统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招引本科以上大学生4.3万余名,其中硕博士5000余名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报道)11月10日,市委宣传部在市人社局召开“在知爱建”全市人社工作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人社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稳就业、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保稳定,开创了全市人社系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稳就业保就业,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我市始终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坚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3.8万人。
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列入全市发展规划,就业指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任务。市政府先后出台就业创业文件10余个。先后6次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连年增加,其中“十三五”时期累计发放稳岗资金1.9亿元,2020年资金数发放额达到2016年的近7倍,2021年企业享受政策数量达到2016年的20倍,政策覆盖率保持全省第一。
按照上级要求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多次出台政策减免、缓缴企业社保费。实施“创业渤海、乐业滨州”行动,优化创业扶持政策,构建起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等政策体系。连续3次提升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发放金额连创新高。特别是2020年疫情发生时期,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达到16.14亿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2786.6万元,扶持了14860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带动近5万名群众就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十三五”时期累计培训劳动者21.23万人次。
不断提升培训补贴标准,推出以工代训补贴政策,三年来累计发放1.12亿元,惠及企业2100余家。把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摆在稳就业的优先位置,大力实施青年见习、实习实训、三支一扶等支持举措。累计为14.2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4.2亿元,相关做法在全国会议发言。2022年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率先上岗、率先兑现待遇,解决了2万余名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切实守好民生底线,社会保障坚强有力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29.35万人,其中职工养老保险104.34万人、居民养老保险225.0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4.7万人,工伤保险按项目参保率100%。与2012年末比,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总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20万余人、30万余人,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应参保人群全覆盖。
养老保险待遇持续提高。连续8次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列全省第5位。建立缴费年限养老金激励机制和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做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实现了职工养老保险“十八连涨”。2012年以来,我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556.35元增长到2406.64元,增长率达54.63%。
社保经办服务不断优化。社保业务100%实现全程网办,打印查询类、关系转入类等19项社保业务可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建设社保待遇领取资格“静默认证”平台,静默认证率达99.54%,列全省第一位。养老金领取业务全面升级为“免申即享”服务,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更便捷。工伤医疗住院全部实现实时联网结算。作为“全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创新应用综合示范”试点市,2021年率先完成国家试点任务,目前已实现76项惠民惠农待遇补贴通过社保卡发放、103项公共服务持社保卡办理。12333人社咨询服务热线升级为7×24小时不打烊服务,话务服务质量连年保持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全市建成2012个村级人社服务点,覆盖400人以上村居和偏远农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办理90项人社业务和10余项金融业务。建成150个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将51项高频人社业务延伸到银行网点办理,提供企业和群众触手可及的人社服务。
实现“人才净流入”,人才引育不断提升
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招引本科以上大学生4.3万余名,其中硕博士5000余名,2021年获全省“双招双引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单项奖。
引才战略创新发力。连续5年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累计出台50多个综合性政策文件及配套实施细则,涵盖实训、就业、创业、生活、购房各方面。2018年以来,累计兑现各类人才、用人单位、平台载体奖励3亿余元。启动“城市实习生计划”,全市每年拿出5000余个岗位,重点招募大学生和硕博士来滨实习实训。开展“选择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全国校园招聘活动,每年开展引才活动100场以上,成立校企地合作联盟,在国内外设立40余处引才工作站。
育才体系不断健全。开展“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工程”,选育首席技师、技术能手。完善全周期的博士后培养体系,对首次设站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博士后在站期间,给予每人每月5000元生活补助。
用才活力有效激发。落实“直评直聘”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打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上升通道。201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共认定各类人才2.5万人。出台《滨州市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对企业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事业编制保障,打通了企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互认的通道。
留才诚意充分彰显。在省内首创人才专属节日“滨州人才节”,已连续举办三届,参与人数2万余人,开展人才活动300余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本科及以上前两年租金免费,全市先后5000余人入住,营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持续加强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协调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十年来,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实现了“八连涨”,从2012年的950元和1100元,分别提高到1700元和1900元;企业薪酬调查职工平均工资从2012年的3.37万元增长到7.51万元,增幅达122.8%,职工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西王集团、京博控股、滨化集团先后荣获国家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中海沥青、安琪酵母等2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先后有15人荣获省级、100人荣获市级金银铜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称号。累计为全市1200余家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普法宣传服务。劳动用工备案实现了从纸质备案到网上备案再到“三口合一”全程网办的跨越,累计完成备案企业3563家、备案职工21.22万人,劳动合同履行质量显著提升。
农民工工资支付得到有力保障。共开展30余次专项检查行动,出动联合执法人员5632人次,检查企业1.2万家,涉及劳动者120余万人,追缴拖欠工资7000余万元。累计办结各类投诉举报2897件,办理涉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050件,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为100%。2021年,以市政府令发布山东省首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的政府规章《滨州市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开启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法治化新局面。推进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完善应用,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及按月拨付人工费的项目比例均达到100%。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不断强化。全市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52937件,涉及职工58628人,涉案金额10.93亿元。其中仲裁机构处理争议案件27646件,当期结案率99.43%;各级调解组织受理案件25291件,调解结案率93.56%。推动市县两级仲裁机构全部建成标准化仲裁场所,标准化建设率均达100%,仲裁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工作质效保持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