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滨城建立“一会三站五级N元”协商议事机制
拓宽联系群众渠道,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绘就社区治理最大“同心圆”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郭刚通讯员李鸿雁林霞报道)为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渠道,激活社区治理活力,今年以来,滨城区民政局探索建立“一会三站五级N元”协商议事模式,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绘就社区治理最大“同心圆”。
  “一会”贯通,画好社区协商“新蓝图”
  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协商有场所、有制度、有流程、有成果。发挥社区“两委”在基层协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把政治过硬、本领过硬、责任过硬的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纳为协商议事会成员,切实发挥“头雁”作用。
  紧紧围绕社区建设、为民服务等重点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社区协商共治目录,确定“七议七不议”协商范围,同时采取社区居民出题、社情民意选题、社区工作者报题、党委政府交题等方式保障居民意愿充分表达。
  各社区“两委”严格按照“收集议题-确认议题-拟定方案-组织协商-成果实施-结果公示-群众评议”的程序开展“七步议事”工作,形成从提出协商议题、展开协商调研、组织协商活动到落实协商成果的完整闭环流程。同时,以社区议事会为基础平台,深入推进“微协商”“微议事”等平台建设。成立居民互助组,定期开展“有事来协商、邻里互助”等活动,以“百姓夜话”“楼道拉呱会”“微信议事群”等方式集中民意民智,探索“会场+现场”“固定+移动”“线上+线下”等协商形式,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议事协商在一线、履职尽责在一线。
  “三站”服务,构筑社情民意“反馈链”
  围绕“服务全覆盖、管理无盲区、帮扶零距离”的工作目标,每个社区高标准打造3个社区服务站,利用“敞开式”活动空间,做优“亲民化”帮办代办,积极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做好“订单式”服务,真正使其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民意观察点”。
  同时,各小区在车库、凉亭、广场等区域设立多个“居民睦邻点”,为居民提供邻里互助、意见反馈的“微阵地”,形成“1+3+X”为民服务格局。服务站配备全科社区工作者,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由“坐等上门、被动应对”变为“主动发现、主动解决”,切实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
  “五级”覆盖,破解基层治理“新难题”
  搭建“居民睦邻点-小区睦邻驿站-社区睦邻家园-街道邻里中心-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五级协商议事载体。建立区委区政府负责、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各街道成立民情工作室、市民诉求服务中心,社区深化“六社六联”机制,引导各类资源在社区聚合放大。
  居民小组培育“和事佬服务队”“大爷大娘工作团”等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实施“融爱一家”“幸福来敲门”“向前一步”等项目,挖掘培育居民骨干、小区带头人,确保能“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
  “N元”参与,激发居民自治“源动力”
  滨城区各社区根据实际,建立“2+5+X”协商联动机制。其中,“2”代表组织方,包括社区党委和居委会,“5”代表社区议事顾问团,包括“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社区乡贤代表和社会组织代表5类人员,“X”代表议题相关方,包括与协商议题有关的个人、单位或其代表,紧密结合“吹哨报道”制度,推动政府部门、街道、物业等多方主体参与协商。
  同时,依托“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对接社区需求与社会响应,街道及社区统一调配辖区内所有为民服务资源,在全域内实现需求联应,推动居民诉求与多方资源的互联互通。
  “一会三站五级N元”协商议事模式,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起了沟通桥梁,调动了居民群众自治积极性。截至目前,滨城区通过有效协商、多元参与治理,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1.2万余件,排查化解各类隐患矛盾5625件,有效解决就业、养老、社区融入等治理难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