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开发“产业试验田” 念好“共同致富经”
滨北街道做强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蜜薯、西兰花种植,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田中岳通讯员冯志强张云霞
  连日来,滨城区滨北街道北刘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试验田”里的蜜薯和西兰花迎来大丰收,一排排胖嘟嘟的红薯、一个个绿油油的西兰花,为合作社村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真正成了农民的“甜蜜薯”“致富花”。
  在种植基地里,这边,拖拉机带着旋耕犁翻腾着拱起的地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蜜薯包含着泥土的气息从土里被翻了出来,后面是以妇女为主的采收队伍,大家有说有笑,非常利索地捡拾着露出地面的蜜薯,一个个装进红色的网兜里;那边,是以男劳力为主的队伍,身穿红马甲,采收西兰花,装入袋子,然后背到停在路边收购商的车上,很快,车斗里就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新鲜的西兰花。
  近年来,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滨北街道以过程党建统领合作社经营模式改革,将“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因地制宜,借助自然资源优势,探索适宜产业项目,为滨北街道实现共同富裕打开新思路。
  北刘村是滨北街道北宋社区的沿徒骇河的村,地少人多,像很多村一样,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基本上是年龄偏大的,守着土地过日子,以传统粮棉种植为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和推进,如何让耕地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效益,成了摆在北刘村党小组面前的新课题。
  为了转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借助沿徒骇河这一水资源优势,北刘村党小组组长刘庆华带着党员群众多方考察,利用村集体的20亩地开发“产业试验田”,在麦收之后,种上了小蜜薯和西兰花,探索试行“田园经济带”模式,种植、管护工作均由村里的群众负责,大家齐心协力、精心管护,迎来大丰收。“今年,我们的蜜薯一亩地能产四五千斤,收入还真不错。”正在忙着捡拾蜜薯的一位妇女高兴地说。
  “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利用村集体的20来亩地作为试验田,大力发展蜜薯、西兰花种植,加上麦子的收入,每亩地预计收入5000余元,村民们既得到了分红,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通过产业项目引领,带动村民和周边村居进行产业转型,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刘庆华说。
  为让村集体的产业试验田能结出硕果,从考察、种植、管护到开拓销路,刘庆华把家务活全都扔给了妻子,每天都带着群众泡在试验田里。采收当日,他随手捡起一个细长的小蜜薯,擦了擦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边吃边说:“今年真累坏了,但是累得有价值、有意义,今年蜜薯、西兰花销路和收益都不错,村民都能多赚点钱,太好了。”“通过村集体试验种植蜜薯、西兰花,我们的收益比起单纯的种粮好多了,我打算明年也种上,继续增加家庭收入。”全程参与种植、管护的村民刘富贵说。
  北刘村的“产业试验园”切实为村民和徒骇河沿线的村居蹚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借助地理区位优势,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向土地要效益,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开发沿河田园经济带,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沿河群众共同富裕。”北宋社区党委书记王连国信心满满地说。
蜜薯丰收了,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们正在采收西兰花。
过往的行人购买蜜薯。
机械化采收蜜薯,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
村民把采收的西兰花直接卖给收购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