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郑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我们要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立足大局所需、群众所盼、卫健所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改,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持续深化医改,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新时期医改的主要任务目标,是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改,就是要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同时,以强基层为重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优惠政策倾斜基层,促进基层软件和硬件双提升。
  滨城区是市委、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医疗资源丰富,有多家三甲医院。滨城区卫健局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确定了“上联下共”医改新模式。“上联”,即组建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技术核心的医联体医院,并与市人民医院、千佛山医院、北京航空总医院等医院深入合作,着力提升区级医院医疗水平;“下共”,即由区市立医院、区人民医院分别牵头,与12家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组建2个紧密型医共体,实行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目录、药品配送“六统一”管理,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医联(共)体运行3年多来,滨医附院等上级医院累计下派专家值诊2200余人次,开展学术讲座150余次,参加手术近900台,诊治患者2万人次,填补了3项医疗技术空白;区级医院下派专家值诊1800余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560人次,推广适宜新技术8项;累计创建市级优势临床专科4个、“名医基层工作室”8个、基层特色科室13个,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突出固本强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们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短板,诸如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公共卫生人才短缺等。2020年5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依法管理、创新驱动,预防为主、强化基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到2022年,完善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并明确了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等10项重点任务。
  近年来,滨城区委、区政府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程。投资1.81亿元,改扩建区传染病救治中心、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含市立医院、区人民医院核酸分实验室),新建区人民医院病房楼、医技楼,区妇幼保健综合服务楼,提升改造15处预防接种门诊。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改造工程。投资2.5亿元对滨北、梁才等5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先后投资1800余万元,对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类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目前,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3个达到推荐标准,101个村卫生室创建成为省、市、区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
  夯实人才基础,打造高素质卫健队伍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卫生健康系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先后柔性引进高端专家12名、市级医院专家人才27名;实施“高层次城市医生”计划,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派出14名城市医生组成3个服务团队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业务帮扶;在基层医疗机构建成8个涉及中医、内科、外科、儿科等领域的“名医基层工作室”。
  多措并举引进各类人才。通过“硕博优选”、公费医学生录用等形式,引进硕士生2名、公费医学生2名;通过公开招聘,为区疾控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招聘医学专业人才149名,为区级公立医院招聘备案制人才92名。
  强化人才培养。精心制订医疗卫生人才培育计划,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抓好人才短期培训、上级医院进修和跟班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培训、传授先进技术,着力培养高水平本土医疗卫生人才。
  坚持传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中医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滨城区在中医药产业、服务、传承、文化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有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中医药服务增量提质。全区现有中医医疗机构75家,其中中医专科医院4家,中医诊所、门诊部71家;12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中医馆(国医堂),175个村一体化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创建区级康复专科2处、乡级康复专科7处,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初具规模。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为群众提供针灸、推拿、足浴、中药熏蒸、中医康复和调理运动、中药饮片、精神调护等中医药特色干预服务,每年干预服务7000人次以上。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中医药参与确诊病例治疗率达100%。
  中医药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中药制剂生产企业1家。山东绿都万亩中药康养科技产业万亩“光伏+中药种植加工”基地,把中药康养融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中药材种植和特色中药健康食品开发,实现多元经济复合发展。
  中医药人才厚植土壤。加强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药特色技术人才、中医药创新型骨干人才等特色人才培养,大力开展“西学中”继续教育培训、中医师承培训、中医确有专长培训,近4年累计培训456人;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每年培训600余人;全区现有“山东省基层名中医”4人、滨州市名医1人、滨城区名医10人,设“山东省名中医基层工作室”1处、“山东省基层名中医工作室”2处,为全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作者为滨城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