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东方地毯工艺美术师黄君之:
从手工学徒到高端设计师 让滨州地毯“铺”向全世界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田军刘清春通讯员韩璐
  您知道吗?
  在北京奥运会、上合组织峰会、G20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和会议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济南机场、海南亚特兰蒂斯北京饭店、香山宾馆、希尔顿酒店等知名场所,都铺着一种名叫“东方红”地毯。而这些“东方红”地毯的设计和生产,都离不开位于滨州的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工艺美术大师黄君之。
  刚年过花甲的黄君之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语速舒缓、眼神温柔,浑身上下尽显儒雅。
  刚和记者见面寒暄时,黄君之有几分拘谨。但一谈起心爱的地毯,他霎时神采飞扬,充满激情地将自己与中国地毯四十年的缘分娓娓道来。
  黄君之是威海人,一口胶东话,但因为语速不快,所以记者完全听得懂。他回忆说,中国地毯的当代变迁,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缩影。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出口创汇,国家开始鼓励乡村手工业发展,其中地毯逐渐成为山东城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顶峰时,每个县都有一家工艺美术公司,每个乡镇都有一家地毯厂,甚至每个村都有至少一个地毯加工点。
  那时,作为学徒,黄君之就对纯手工地毯的每个环节做到了了如指掌。他说,那时地毯制作工序上采用手剪、手编,一个熟练工一天大概只能做两尺地毯。1990年之后,地毯制作工序逐渐向半手工半机械转变,如采用手工枪刺、引入缝纫机、相对自动化的挂胶等,一个熟练工一天的产能也达到了十一二尺左右。到了2005年前后,自动化程度更高,枪刺、挂胶等地毯制作重要工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一个60人左右的地毯厂,一个月已经能生产10万平方米左右的地毯。
  从乡土到城镇,从手工到现代设计,黄君之的重要人生转折点是1980年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在那里,他接触了现代文化理念,有了创意设计思维。
  2013年来滨州入职东方地毯之前,黄君之曾在四川成都的一家设计公司工作数年。这段经历,对他影响很大。黄君之说:“在那,我主要做的是酒店工艺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对酒店定位、文化和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有深入的整体认知,从而设计出好作品。”
  可能与外界对地毯的认知不同,高端酒店、顶级场所对地毯的要求不止质量高、图样好这么简单,而是要求有独到深刻的个性创意,贴合酒店整体的品牌打造。正因此,黄君之的日常,就是一遍一遍地精雕细琢,一稿一稿地反复修改。
  今天,东方地毯自主研发产品达三千多项,图案有两万余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20余项,是整个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而其中很多都出自黄君之的手。
  未来,在滨州制造的品牌之路上,期盼黄君之和东方地毯能创造更多精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