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盖嵘嵘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校园周边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滨州交警紧抓这一群众关切的“老大难”问题,积极与教育、城管、学校等多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路面勤务,以“护学岗”“高峰岗”为切入点,积极谋划实施“一校一策”定岗、定责、定人,不断改善周边交通秩序,提高学生、家长、老师、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扎实调研,明确对城区31所学校周边进行重点治理
滨州交警紧紧围绕群众关切的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积极深入走访调研。调研发现,滨州市主城区共有学校74所,其中幼儿园45所、小学18所、中学11所。学校规模较大、位于主次干道、交通秩序情况复杂的共计31所。这31所学校分布在渤海十一路以东老城区的15所,以西新城区的16所,尤其是滨州实验学校、滨城三中、授田英才学校、莲华学园、逸夫小学、滨州学院附属小学等位于主干道旁边的学校,交通压力尤为明显。
根据学校及周边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特点,我市对主城区74所学校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的灵活方式,紧盯31所交通秩序复杂的重点学校,采取“一校一策”的综合治理方式,多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不断改善上下学高峰时段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对各学校实行等级管理,压实责任,强化管控
交警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建立长效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警校”协同共治,形成定期协商、持续联动的长效机制,随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各负其责、形成整治合力。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制订治理方案,列出整治措施和建议,学校将家长接送学生的主体责任落实到班级,交警对不按规定行驶,不服从管理的违法行为通报到学校、班级和家长,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全力推进治理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交警部门根据学校规模、地理位置、交通秩序情况,对各学校实行等级管理。交警大队领导班子、中队长、民警、辅警按照“一校一警”的原则分级包保,在滨城三中、莲华学园、北中等31所学校门口设立“护学岗”,明确勤务表、划定责任区、压实责任人,每天7:20—8:30、17:00—18:30,主城区出动警力212人,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加强对接送学生儿童车辆、行人、学生的指挥疏导,及时纠正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强化秩序管控,缓解交通拥堵。
加强隐患整改,严查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在增加人手的同时,交警部门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
走访26所城区重点学校,全面摸底排查2900名教师和50329名学生的上下学方式,摸清有32713名教师及学生乘坐机动车出行。配合学校统计所乘用的车辆信息,并合理划分学生接送区、禁停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即停即走区、临时停车区56处。根据交通组织、停车管理等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标志、标线、信号灯、停车诱导标识、监控等设施112处。
针对山东省北镇中学、滨州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及周边20处关键点段,精细化调整路口信号配时方案,既满足家长接送学生通行需求,也保障市民正常通行。对主城区109条校车路线分4次进行了实地摸排,发现护栏损坏、交通标线不明显等安全隐患11处,排查34所中小学校、9所幼儿园交通安全标牌缺少路段20处,全部推动逐一整改到位。在原有12处直右可变车道基础上,今年又新增19处,有效提高了校园周边道路车辆通行效率。
在学校门口区域和接送学生车辆必经路段设置流动检查点,严查校车、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违法停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管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闯红灯、逆行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在学校周边道路共查处机动车闯红灯967起、逆行1362起、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戴头盔2795起,劝导机动车违停2.5万起、非机动车逆行3.8万起、行人闯红灯2.1万起,有力地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确保上学放学路上路畅人安。
协调教育部门采取不同学校错时上学、同一学校不同年级错时上放学的措施,缓解高峰时段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压力。联合交通运输部门加大对校车的监管,每个学校均建立完善校车档案,根据校车的行驶路线、运行时间对校车进行实时监控,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过往校车认真检查各项安全设施,杜绝“带病”校车上路行驶。联合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对违法占道经营商贩的管理,形成严管、严控、严防的高压态势,保障学生安全。
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文明出行理念
充分结合交通宣传“五进”工作,与学校联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作文明交通宣传视频片,免费送到各中小学,增强学生和家长的文明交通意识。开学季上好“一堂交通安全课”,不定期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节假日、开学前、放假前通过微信群提示,深入讲解交通安全常识,积极培育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倡导文明出行理念。
今年以来,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余份,发布短信提示5万余条、充分利用双微平台发布开学季道路交通状况,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