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穿越千年看黄河下游堤防演变(中)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滨州网通讯员卢艳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国家四分五裂,黄河河务荒废。因河务经费积欠,河工多年失修,风雨剥蚀,再加战争毁坏,堤防、埽坝残破不堪。
  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成立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规划,增培堤防,改砌石坝规定,凡低于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洪水位者一律加高2尺,并对险工坝基和坝圩做了相应的整理和加修。现属滨州河务段堤防,当时只将惠民崔常、滨县张肖堂险工秸埽改为石坝;滨县赵家坝(兰家前身)修建坝基四道。道旭、王旺庄等险工均用石料整修。
  民国廿四年(公元1935年)培修了赵家坝至张肖堂大堤长六公里(《山东河务特刊》)。
  民国廿七年(公元1938年)对下游堤防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培修,加至堤顶宽7米,普遍加高不到1米。但施工时,坯土厚约四~五分米,用灯台硬片碱夯打,遍数不一,密实度不能御水;由于堤防险工失修而不管理,更惨遭战争破坏,失去抗洪作用,据山东河务局民国廿七年(公元1938年)调查报告述:“南岸自长清北店子至蒲台郑觉寺(今麻湾附近)约长一百九十余里,均经去年驻军挑挖战壕,……顺堤交通沟、单人战体、大小盖沟触目皆是。所有石坝亦多被挖空改为碉堡,水势稍涨,危险立至。”“……五甲杨险工溜势上提,距堤仅五、六十米;赵家坝工情亦甚吃紧;蝎子湾大溜下移到刘春家;张肖堂去年抢险所修石坝多未完整;北岸唐家东、王枣家、南岸禹王口、冯家、王旺庄各险工或堤身单薄或坝身冲断或埽坝残缺或根石不固。”
  尔后,黄河改道,山东河竭,堤防无人管理,日本军侵占时期,以堤防为作战工事,破坏惨重。沿堤村民为避水患兵荒,亦在堤上挖洞、建房,鳞次栉比。獾狐、地猴等聚结成群,营巢造穴,大量繁衍,更使大堤隐患丛生。据1946年6月18日《渤海日报》记载:“我解放区坚决执行南京治黄协议,动员十五万人投入修河工程,并于上月底先后开工,在粮食、器材、运输、技术等严重困难下,通过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修补河堤残缺,填塞壕沟兽穴初步工程大体完工……”
  时至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黄河归故道,国民党政府企图破坏解放区治黄,派军队于8月占领道旭渡口,挖军沟、修筑碉堡,整个道旭险工破烂不堪。由道旭至麻家仅半里,即有深没人顶大沟五道(《渤海日报》9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惠民地区黄河大堤有大小军沟187条,碉堡指挥所57处,獾狐洞穴无法统计。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