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版
发布日期:
滨州职业学院:
“双高”建设绘写滨州答卷 职教高地建设贡献滨职能量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岳吉瑞熊庆帅李培繁






  2021年,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选中了滨州。近年来,滨州在全国首个实行“双元育人”和“双师”教学职教模式并行,专业与本地产业匹配度高达75%。
  滨州答卷的成功书写,有赖于龙头院校滨州职业学院的带头示范——滨州职业学院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两个专业群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目前,我市正在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职业教育发展“滨州样板”。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将支持滨州职业学院由专科职业教育向本科职业教育的转型,建设具有滨州特色的国内一流职业技术大学。
  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之路上,在已经铺开的“升本”之路上,滨州职业学院做了什么,还将怎么做,值得关注。
  在全国高职院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等作典型发言,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开设党务工作专业并招生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在职教领域也不例外,好的党建就是教育生产力。
  近年,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实施“领航工程”“导航工程”“护航工程”,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实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互促共赢。
  实施“领航工程”——深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完善“四责”协同工作机制,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推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上“百场讲堂”讲党史、上党课。
  实施“导航工程”——探索形成“3+3+10”三全育人工作模式,构建完善“3+1”理论武装工作机制。打造校、院、班、宿舍四级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聘请专家学者、模范人物担任思政课特聘教授。鲁彬之文化沙龙、学术讲堂活动聚焦高端、打造精品,结集出版《文化二十讲》。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百场讲堂、“师生面对面”、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实施“护航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完善“一月一主题、一院一品牌”党建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党建工作考核,深化“一月一主题、一院一品牌”党建创新活动,落实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领导干部讲党课、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开展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争先创优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覆盖率达100%,开展“党员亮身份·担当作表率”,为每个班级配备“党员教师示范岗”标识牌。
  滨职党建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国高职院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全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推进会、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与山东省职业院校党建特色品牌建设论坛作典型发言,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立项省级课题4项,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4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开设党务工作专业并招生。
  教育部认定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22个,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七
  与时代共频、与区域共振、与产业共进,才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保持职业教育的旺盛活力。
  近年,滨州职业学院紧盯“行业、企业、产业”发展趋势,强化“课程、课堂、课业”育人环节,创新形成了“三通三合三并”人才培养模式。
  这个模式咋回事?
  “三通”,指的是“上下贯通、书证融通、普职沟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长学制培养模式,与本科院校合作招收“3+2”对口贯通学生,完成升格滨州职业技术大学省级答辩,与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联合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实现“中高本硕”一体贯通。所有专业紧密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三合”,指的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山东省及滨州新旧动能转换工程“5+5”产业紧密对接的“244”雁阵型专业群发展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4个、省品牌专业群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
  “三并”,指的是建设完善“德技并修、知能并重、双创并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实施“三平台六融入”劳动教育模式,将“老渤海精神”“劳模精神”纳入鲁彬之学术讲堂,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专业教育中。
  数字会说话——该校被教育部认定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22个,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七;在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的基础上,2022年又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8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8项,位居全省第一,取得历史性突破;建成1235门SPOC,17门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2个,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5种;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中国教育报》整版推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高职教育专项工作会议、全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中国职教学会年会等作经验分享。
  近三年申请发明专利215项,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精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滨州“5+5”十强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探索“四平台四维度四机制”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完善“1+1+N”科技工作体系,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全面深化。
  创新完善“1+1+N”科技工作体系,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4个,开展N个科研项目。如与龙福环能科技公司共同研发“利用回收废旧聚酯瓶片料生产再生FDY涤纶长丝”技术,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制成2.4万平方米红地毯荣登国庆70周年观礼台。
  打造“五化”培训工作机制,服务技能型学习型社会建设——成功打造了政府的放心品牌、“三农”的暖心品牌、企业的贴心品牌、学生的知心品牌、社会的爱心品牌、职业教育的核心品牌;涌现出了船员培训、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魏桥铝电高级研修、涉农公益培训、友泰科技员工素质提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创业培训等项目。社会培训任务完成额逐年跃升,2022年在疫情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完成社会培训收入45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聚力锻造“双聘双师双能双向”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校企合作协同互融——实施“领军骨干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校企互聘互兼计划”等五大计划,打造“双元结构”教师发展共同体。校企“双聘”,在合作企业设立“双向流动岗”,在学院设立“双师教学岗”,实现校企岗位互通、人员互聘和双向流动。如赵春海博士与滨州中裕食品公司合作完成课题12项,其中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厅高校科技发展计划4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发明专利7项。
  近三年,学院1项目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项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申请发明专利2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1项、省科技项目立项2项、省市级纵向课题110项、省科技奖3项,位居2021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第44位、全省第6位,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年均完成培训8万人次,全国全省高(中)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人才培训、船员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企业骨干培训、“金蓝领”培训、“三农”培训、应急救护培训等成典型,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工作案例多次在中国职教学会工作会议、山东省职业院校国培项目中推介。培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二级教授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
  获评“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
  全面落实国家数字化战略,聚焦数字校园环境优化、业务平台建设、智慧课堂构建、保障体系完善、教科研能力提升,全链条赋能学院发展,走出了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有力支撑了“双高”建设。
  塑造“高速智敏、安全泛在”数字校园环境——融合组网,运用“5G+MEC”技术建起校园双域一张网,应用终端实现千兆高速互联。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最佳攻击团队”,受邀参加教育部网络安全攻防演练。获评“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
  搭建“数据共享、全域联通”数字校园业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重塑治理全流程。积极参与教育部“职业院校数据中台建设”试点线上事务办理达70%、公文办理100%。推进智慧后勤、智慧安防建设,实现了场景服务“零距离”,数据统计“零误差”,异常提醒“零耽搁”,《基于云网端的数字校园一脸通应用实践》获评山东省智慧管理类应用典型案例。
  形成“供给精准、资源贯通”智慧教学模式——建设面向情境“5G+全息互动课堂”与虚拟仿真(AV/VR)教学系统,获评“山东省虚拟仿真公共体验中心”。依托慕课与云班课平台,构建“监测预警、诊断改进”的智能化教育教学体系,研发课程实施质量智能监测系统,教学过程智能化监控率100%。《信息化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及打造现代化课堂之实践》入选全国诊改委典型案例。
  完善“机制保障、评价增值”内部质量体系——牵头制定国家级、省级诊改制度,在各类诊改会议和专题培训上作典型发言及辅导报告12场次。形成“反向设计、层级递进、循环改进”的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增值性教学评价。《增治、增值、增质:职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生态体系创新与实践》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打造“角色重塑、数字提能”教科研能力提升机制——建设3950平方米“培训-制作-应用”全链条黄河三角洲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质提升培训基地,开展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专项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建设“智慧科研中心”,建立全生命周期科研大数据服务平台。
  通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学院打造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创新实训基地,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供了滨职方案。
  招收来自俄罗斯等7国留学生20余人,面向非洲国家实施“智能特种工程机械+鲁班工坊产业化”等项目
  跳出中国看滨职,其国际化办学成绩走在了全国前列——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国际工匠”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开辟了一条“三步走三拓展三提升”的国际化特色办学路径。
  “练内功”,拓展中外合作项目——紧抓“双高”建设机遇,组建成立了滨州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德国等5国联合申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0余名学子赴海外就业或深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7个国家的国际留学生20余人,实现了滨州国际学生学历教育招生培养工作的零突破。完善滨台产学交流工作机制,成功举办2届海峡两岸(滨州)护理高峰论坛。
  “借外力”,拓展国际合作综合体——40余名教师在泰国、马来西亚、芬兰等境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聘请7名国外专家和外籍教师。成功引进STCW78/10公约、CLPNA标准、国际CAD工程师资格标准、9门优质课程资源和15种国外优质教材、10个国外课程资源库,并将标准本土化。以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标准为动力,开发符合国际规范的教学标准10个,输出教学标准10个,成为第二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和“冈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走出去”,拓展海外教育培训——与滨州企业携手“走出去”,在建鲁班工坊1个,建成中文工坊1个,建设“海外职业学院”3个,与魏桥、京博、愉悦等龙头企业联合开展海外员工教育培训,牵头开展几内亚“中文+职业技能”“中文+汽车检测与维修”2个海外培训项目,面向非洲国家开展“智能特种工程机械+鲁班工坊产业化”“机械基地超市+鲁班工坊”项目,形成“文化教育+中国方案+产能融合”新业态模式,为企业在海外行稳致远提供人才支撑。
  风劲潮涌当破浪,任重道远需加鞭。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滨州职院将继续立足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瞄准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研判新形势、开拓新思路、制定新举措,不断推动学院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