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邵一娟通讯员张砚春耿敏张海霞
又一个特等奖!
近日,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喜获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特等奖,这让该校厚实的荣誉簿上又多了浓重一笔。
连续数年,精心打造,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有了如此样子:
全国唯一——这是全国1.6万所职业院校中唯一的AAA红色景区校园,每年吸引3万人次参观考察;
全国典型——近两年7次在教育部、人社部等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红色育人经验入围全国职业院校20个典型案例;
媒体聚焦——红色办学经验被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刊登,36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央视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深度报道;
全省推广——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到校蹲点调研,报告得到省委原书记刘家义、原副书记杨东奇阅批:“要求全省推广这一好典型”;
荣誉满墙——先后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省高水平学校、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以上集体荣誉36项;
招生火爆——连续5年招生过千,在校生达到4500余人,是2016年的4倍;
……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所学校,看一看这里有着怎样的职教思考,探索了怎样的“滨州方案”,发生了怎样的“滨州故事”。
让大国历史近在眼前,打造出全国中职院校队列中唯一的AAA红色景区
一所学校,怎么成了AAA红色景区?
先看硬件。
进大门,迎接我们的,是铺有巨幅中国地图的“东方红广场”。在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处,屹立着一尊高12.26米的巨幅汉白玉毛泽东雕像。广场两侧,矗立着28根红旗灯柱,寓意着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的28年辉煌里程。
行走校园,到处是“红色路标”——校园内30块景观石分别镌刻着见证中国革命历史的太行山、大别山等名字。道路名为淮海路、辽沈路、平津路、渡江路……建筑名为韶山楼、井冈山楼、遵义楼、嘉兴楼、南昌楼、北平楼……
深入校园,到处是“革命地标”——红色记忆伟人展厅、习语近人展厅、老渤海精神展厅、红色藏品展厅、百年党史馆、国防科技馆、非遗文化展馆……学校北有“新时代”体育广场,设置了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等红色趣味体验项目。
可见,该校是按照红色教育基地的标准规划建设的,广场、楼宇、道路、景观等全方位、立体化导入红色元素,角角落落、点点滴滴充满红色引力,让百余年的历史向我们奔涌而来。
再看软件。
学校108个教学班都以英烈、英豪、英模、工匠的名字命名。
行走在校园,边走边看,红色旋律不自觉地在心中响起,宛如阅读大中国,聆听沧桑事,步步皆历史,时时皆感慨。“住宿在延安,上课到韶山;沿着辽沈路,一会儿到古田。嘉兴楼实训,劳动南泥湾;唱着东方红,重上井冈山。”学校一楼一路彰显着红色精神,一馆一室承载着红色情感。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就在这震颤心灵、催人奋进的红色文化氛围里。
可见,这座校园的红色3A绝非浪得虚名,它不是单一主题的纪念馆,而是一种贯穿红色文化的整体设计。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里,中职院校教给孩子们一门手艺,方便找工作就行了。可在该校看来,这远远不够。因为孩子们大多才初中毕业,正处青春期,如果没了高质量的德育,那么他们就没了立身之本。正因此,这里的红色设计是立德树人全环境的创意之举,凝聚着师生心血,寄托着孩子们的未来。
让大国故事响彻耳畔,老兵、“五老”成员、将军等纷纷登台授课
这里的红色教育不是做盆景,而是持续擦亮“校园红”,描绘“课堂红”,育出“少年红”。
红色元素“卯榫般”融入课堂教学,让职业技能与红色传承共生共长,让红色基因在“主阵地”上生根开花,形成了“育红品、有红味、聚红粉、历红旅、践红行”的红色育人体系。
思政课程“育红品”——用好校园红色资源,讲出红色风采。书记、校长、中层干部周一带头讲“红课”,每学期每个班级全覆盖。全校300名教师轮流上台讲“红”课1150场,平均每名学生接受党史教育10次以上,让红色课堂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红色导航”。
专业教学“有红味”——积极挖掘课程中的红色元素,确保每次课都有“红点”。如3D打印课,指导学生打印嘉兴红船、延安宝塔等红色作品,让学生在技能成长中品味红色精神;编写《红色记忆》《渤海先锋》等红色教育校本教材10种,打造了一批有态度、有温度、有效度的红色文化“魅力金课”。
第二课堂“聚红粉”——红色演讲、红歌大合唱、红色趣味运动会等形成品牌。每晚拿出一节自习读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培育出沁园春书法社、芳华合唱团、五彩嘉兴钣喷社团、3D打印“未来时空”社团、“东方红”手工社团、“红星闪耀”电子装调社团、“忆苦思甜”烹饪社团、“渤海”电气维修社团、非遗文化社团等42个“红色+专业”“校企双融合”的学生社团,打造了“红色趣味运动会”、红歌传唱等品牌活动。
实践课程“历红
旅”——定期组织学生
到学校“南泥湾”农场
生产劳动,到“瑞金”
楼品忆苦思甜“红
军饭”,到校办
工厂融入“一
带一路”体
验。学训、竞
赛加生产,让一
言一行、一训一做
都承载红色文化育
人。
习养课程“践红
行”——校园学习生活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注
重行为养成,从起床、内
务、上课、课间到就餐、就寝,每一个日常行为都点滴规范。
在这儿,为学生量身定制红色社团、红色活动。组建校园“国旗护卫队”,成立42个红色社团,培训校内1300名学生成为红色校园讲解员、志愿者。
在这儿,依托红色宣讲团及市区宣讲团,讲授系列党史知识、共学红色诗词,组
织红色书画作品展、微党课竞
赛等活动。尤其是充分发挥
“五老”、将军教育作用,定期邀
请“五老”成员、将军、“老兵故
事宣讲团”等进校园、进课堂,
为学生做红色基因教育宣讲和
革命传统报告。
在这儿,登台的名人真不
少——如参加过淮海战役、渡
江战役的老革命吴振海;参加
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沙承
芳、赵同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
空军参谋部直属部队党委副
书记、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周
继光将军;从军四十年、参加
过对越作战的张克永大校;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
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等。作
为当代史的见证者甚至参与
者,他们用鲜活的亲身故事讲
宏大历史,使抽象的历史变得
生动直观,让孩子们“触手可
及”。
让大国精神成学生信仰,培养出杭州大火勇救3人上央视的李梦迪等一批英模学生
红色种子,当心里有了,还要长起来,讲出来,扩散开来。
今天,“红色办学”已经成为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一流中职”的一张特色名片,不仅鼓舞着青少年,更吸引兄弟城市、兄弟学校前来“取经”。
近年,该校经验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优秀案例、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典型案例和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50强案例。该校还发起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教育联盟,组织了“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高层论坛,省外院校纷纷参与。
红色力量,更孕育了多彩的教学成绩。在这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绩显著。学校把工厂建在校园里,把车间建在教室里,做到了学生们入学即上班,学习就能创收。如2020年6月9日,该校一次性与来自省内外的53家企业、商会签订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协议;校办企业——滨州锻压机械厂所生产的车载钻机,远销亚非拉62个国家和地区!
正如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树林所说,该校正全力“打造一处不是党校的‘党校’,铸造一所不是军校的‘军校’”,让这个不是“景点”的AAA红色景区塑造出更多有信仰、有理想的好工匠。
在如此红色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们的成长澎湃出更大的正能量。
经过几年不懈奋斗,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成效显著。1人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1人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能成工匠,升学能进高校,参军能成英豪”,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30余项,就业率从93.4%提高到99.1%;本科报考录取率从18.1%提高到40.8%;培养出因在杭州大火中勇救3人而登上中央电视台、获得山东省十佳“励志之星”的李梦迪(2017届邱少云班)等一批英模学生。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将紧紧围绕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标准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育人新格局,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价值取向、养成良好品德,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